(原标题:前线日记——温暖、感动、责任)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雷锋
医者仁心,大爱如磐。雷锋精神,辽宁续写。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袭来,辽宁千余名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紧急驰援。他们是雷锋精神的传承者,是当代的雷锋。
面对特殊环境,他们以自己的一线亲历续写“雷锋日记”,让我们通过《辽宁医疗队战“疫”前线续写“雷锋日记”》,共同弘扬雷锋精神,了解身在湖北的辽宁医务工作者的战“疫”经历和故事,共同感受这场严峻斗争中的辽宁担当、辽宁力量。
前线日记——温暖、感动、责任
记录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许立薇
2020年2月23日,星期日,多云,武汉。
今天早晨起来,妈妈打电话问我来武汉半个月了怎么样,我这才感觉时间过得好快,不知不觉已经半个月了。回想这半个月的工作与生活,用三个词来形容的话,那就是:温暖、感动、责任。
从2月9日下午3:00点我接到出发的通知,到10号凌晨抵达武汉天河机场,接着坐车去驻地、消杀、整理个人物品,说实话我还是有点懵。凌晨4:20我躺在床上拿出手机,发现有一百多条微信、几十个未接来电,基本都是来自家人、朋友、同事的鼓励与问候。回想这十几个小时所发生的一切,画面就像电影回放一样,一幕幕浮现。有院领导的鼓励、有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老师、赵老师还有张护士长的嘱托、有家人跟朋友们的支持,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2月10日上午9:00点的培训正式拉开了我们驰援武汉工作的序幕。我们护理团队共有30人,由护理部高丽红主任带队。虽说是工作组,但我感觉就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家庭中的成员们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相互鼓励。无论有什么问题,所有人都会积极帮忙解决。我们的高主任更像母亲一样,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遇到的问题都会帮我们协调解决。
病区18-2床病人ARDS需要俯卧位通气,有一些科室平时没有接触过,高主任就分批次组织大家学习。为保证医护人员防护到位,高主任更是亲自对每个人进行了穿脱隔离衣考核。她每天还会不停地“唠叨”着:“脱防护服后有没有按标准洗手啊?家里有没有什么困难啊?思想有没有什么负担啊?饭菜合不合口味啊……”每天听着这些“唠叨”,心里真的很温暖!
我们第四小组第一次上班的时候,由于对于病区的熟悉程度不是很高,临下班的时候病人又有病情变化,所以出舱晚了一个小时,没有赶上班车,我们只好站在马路边上等下一班。这时候另一个线路的司机师傅就问我们,为什么这么冷还站在路边不走,我便将我们的情况告诉了他。司机师傅让我们上车,说等送完他原本线路的工作人员后专程送我们回去,他还拿出自己备的巧克力给我们吃。
到了驻地,司机师傅起身给我们几个深深鞠了一躬说:“对不起了,让你们这么冷的天在外面等了这么长时间。谢谢你们大老远的来武汉!”我们说没关系的,是我们下来晚了,可司机师傅最后还是哭着走的,我们小组的每一个人也都是含着泪上楼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场战“疫”中的“战士”,只是战场可能不同。在这座城市里、在这个国家里,为了这场战“疫”默默奉献的人都值得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我在武汉的每一天都过得相当充实。每次当我换好隔离衣准备进入隔离病房的时候,内心都会有点忐忑,但当我踏入病房的那一霎那,内心又会变得无比坚毅。我清楚地知道,此刻我肩上担负的责任是多么重大,有这么多的患者、这么多的任务,我根本没有时间去怜惜自己,我必须坚强。
几个工作班次下来,我发现这里的大部分患者都会存在一些心理问题,有的会焦虑,有的会恐惧。我尽量多抽时间与他们交流,多多安慰他们。虽然沟通起来确实有障碍,但只要用心去听、用心去感受,还是能够交流的。我要用一种必胜的信念去感染他们,使他们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此刻,我们是在为国家而战,为民族而战!我们是一群有责任、有担当的医务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