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学习雷锋好榜样 | 一年写满30多本!留言簿里的话说给谁听?)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向全国人民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至今已57年。1960年,雷锋由营口走进军营,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至今已60年。一个甲子,足以让一个懵懂少年满头白发;60年,也让营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任时光流转,雷锋在营口人的心中从未远去,雷锋精神在营口的岁月长河里永远闪亮。营口新闻传媒中心推出“学习雷锋好榜样”系列报道,带你走近“雷锋”,感受榜样的力量。
众多文化IP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2019年,从全国各地来到营口雷锋文化展览馆的参观者多达30余万人次,各类团队540余个,仅留言簿就写满了30多本。人们在这里“听见”“看见”雷锋,跨越时空,对话信仰。
在靠近雷锋文化展览馆出口一侧的大厅角落里摆放着一本留言簿,许多人在离馆之前依依不舍写下参观心得,而藏于众多文字中的一些可爱图画和符号,常会引起他人的注意。
写下这些的,是年仅几岁的孩子。在遇到生字不会写时,他们便用拼音来代替。年龄更小的孩子则干脆画几个表情抒发情感。一年当中,到雷锋文化展览馆参观的团队、个人遍布全国各地,涉及各行各业,上至97岁老人、下至学龄前儿童。歪歪扭扭的字迹和符号虽显稚嫩,却是雷锋精神得以延续的最好例证,在城市发展的时间轴里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雷锋精神”的真挚解读,伴随成长轨迹不断趋于成熟,犹如营口这座城市不断赋予雷锋精神薪火相传的时代意义。
2310平方米的展馆内,集纳了雷锋相关展品3400余件,小到书签、节目单、车票;细致如领章、画册;生动如雷锋原声音频、硅胶塑像模拟场景等林林总总,不仅还原了雷锋在营口的珍贵岁月,更使营口人在思想上受到触动,心灵上受到洗礼,进而吸引全国各地雷锋文化敬仰者慕名而来。
雷锋精神在一代代营口人、一个个群体中传颂、传承,成为城市精神的典藏和文化属地,在与“营口有礼”的文化互动中相得益彰。
参观者在馆内通过3个触屏显示器,完成与雷锋的“跨时空对话”,详细浏览、了解雷锋写下的76篇日记,雷锋系列微电影及纪录片《雷锋在营口》等内容。置身浮雕图景前,得以清晰回顾雷锋入伍后在营口的12个“第一次”:第一次代表新兵讲话、写下第一篇日记、上第一堂政治课、第一次在营口火车站扶老携幼、第一次在新兵集训总结大会上被表彰……
在雷锋文化展览馆,种种具有仪式感的经历加深了参观者对于雷锋文化的认同:有的团队在馆内组织党日活动,重温入党誓词;有的志愿者团队在这里举行成立仪式;一些小学生在此成为少先队员、中学生成为共青团员;市委党校将参观雷锋文化展览馆作为每期学员的必修课。“学习雷锋好榜样”的合唱声时常响彻大厅,令人心潮澎湃。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经济发展保卫战同时进行的关键时刻,在第57个学雷锋活动纪念日之际,营口人没有停下学雷锋的脚步。雷锋文化展览馆紧锣密鼓,打造出 “永不歇业”的3D展馆,供广大党员群众自助观览,仅4天时间浏览量超10万人次。营口人秉承“不聚集、云端发力、线下分散活动”的理念,开展多种形式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以点滴善行汇聚时代浩荡洪流,凝聚全社会文明力量。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雷锋文化展览馆时刻准备着一切“重启”。待到春暖花开时,这里将迎接2020年的第一批访客,继续在营口这片拥有雷锋故事的土地上,在无数参观者的心中开放精神之花,输送文明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