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墙镜像---战“疫”中传承的雷锋精神)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
如果你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坐守你生活的岗位。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信仰照亮战“疫”的前行路,用行动凝聚起战“疫”的磅礴力量,本溪市监管支队在高墙战疫中,传承发扬着雷锋精神。
责任担当—-领导干部就是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领导干部就要冲到第一线,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
作为监管支队的负责人,郑国斌政委一直坚守在战疫一线,也是集中封闭在单位时间最长的人。部署传达、组织协调、监区巡查,高强度的工作让他足足消瘦了9斤。战友们看着他心疼,他却总是坚定的说:安全责任大于天,我必须同大家并肩战斗,疫战到底。
副支队长崔运涛兼任市看守所所长,看守所在押人员的人防、物防、技防是他最放心不下的日常牵挂。细之又细、严之又严,在他的带领下狱政、后勤、医疗,整个监管场所运行背后的庞大工作,高速而紧张的运转着。
女子看守所所长韩殿凤在监管一线奋战了28年,还有6个月就要退休了。她本可以在这个春节过后就退居二线,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她毅然带领年轻女警们冲上了抗疫一线。她说,这是一场战斗,疫情不退,我就不退。办公室墙壁上悬挂的“铿锵玫瑰”,正是她的真实写照。
无畏逆行—-因为我们年轻所以要勇敢的冲在最前面。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雷锋精神永远镌刻在心灵深处,化作抗击疫情尽责担当的前行动力。市局党委发出增援监管支队的号召后,全局108名优秀青年民警闻令而动、主动请战,关键时刻站的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去,成了他们践行“螺丝钉”精神的真实写照。
27岁的高新区分局女警孙安琪说:“我现在没有成家结婚,其他姐姐都有孩子需要照顾,增援,让我去吧!”
25岁的溪钢分局女警欧阳慧君,第一时间向市局党委递交了请战书。她说,这是我从警以来最好的实践课。
公交治安分局女警杨沂说:“国家有难的时候,冲在一线是每一位青年民警义不容辞的责任。”
正在轮岗备勤的女子看守所副所长夏泽溪向所领导发来微信问道:“领导,我们什么时候上岗?需要我的时候我随时到位!”
日夜坚守---不管克服怎样的困难都要在岗一分钟尽责60秒。
学习雷锋精神,就是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维稳支队一大队大队长陈明锐是增援第一分队里的老大哥,父亲年前刚做过手术,也是一位阿尔兹海默症患者。以前他的微信朋友圈经常是每隔一天就到医院看望陪护父亲的记录。现在,他的朋友圈更多的是励志的话语,不仅是给自己鼓劲儿,也成了战友们心灵上的“加油站”。
政治部民警隋昀航、谢昌宇是主动请缨到监管一线工作的民警,分别担任第一分队女警组和男警组的组长。监管工作上一线,思想政治工作也要上一线,他们即当组织者又当战斗员、宣传员,常常是刚刚下岗,又投入到组织和宣传工作之中。每天只有几个小时的睡眠依然成了常态。他们说,不忘组织期待,不忘身上责任,面对这次疫情大考,我们要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看守所副所长刘雪峰的岳母和留置看护支队单铭旭的姥姥在战疫期间因病去世,难掩悲痛的刘所长和小单深知,这时哪怕只是暂时放下任务去看老人最后一眼,都会因为脱离隔离和岗位给组织带来难题,给战友带来危险。所以,他们把深深的悲痛压在心底,用行动完成老人的嘱托:“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对得起这身警服。”
公交分局王丽薇、南芬分局满秋阳、留置看护支队王梁等同志带病参战、顽强坚守……
这些同志们的名字,用青春和热血诠释了什么是责任和担当,为监管服刑人员筑起了一道“蓝色防线”。
特殊母爱-—从未离开宝宝这样长的时间、体会这样的难过,但她们依然坚强。
平山分局女警高源是双警家庭,也是一个五岁孩子的妈妈。从未离开孩子这么久,思念和牵挂让她不断出现口腔溃疡、流鼻血、肠胃不适等问题。但她总是乐观坚定的说:“没事儿,能坚持住!”
留置看护支队女警胡育荣的儿子才不满20个月。 “孩子这么小怎么还来?婆婆能带过来俩孩子吗?丈夫呢?”她笑着说:“丈夫的工作平时也需要倒班,困难是有的,但组织需要我,我就上!”每天在视频里看看孩子,是她表达母爱的唯一途径,镜头里母子的互相安慰,成为了让大家久久不能平静的最温暖的画面。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这些平凡人的坚守,就如雷锋所言:“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颗螺丝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