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铁道线上的“90后”铿锵玫瑰)
“现在正值复工时期,客流上来了,而且丹东刚刚新增3例新冠肺炎病例,我们明天乘务沈阳北至丹东这趟临客,一定要提高防控意识,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加强列车消毒,对一些不带口罩、不正确带口罩和带不正确的口罩、还有就近就坐和吃饭的旅客,要随时做好提醒……”3月2日19:00,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客运段动车一队G8042次三组列车长董静文通过视频方式,与班组乘务员召开始发会。她事无巨细地布署列车防疫相关工作、传达上级文件、考核乘务员应知应会等,为第二天的乘务做好准备。
今年30岁的董静文参加工作已经8年了,虽然年龄不大,但她已经是一名有着5年列车长工作经验的“老车长”。从入路的第一天,董静文就立志要做出一番事业。她积极向上,勤学善思;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遇事沉着冷静,反应迅速。一次,列车在大连站停车时,全列车门突然关闭,她迅速联系司机,妥善组织旅客,在最短时间内处理好车门故障,保证了旅客安全乘降,并耐心安抚旅客情绪,未造成任何不良反应。
乘务多年,她遇到的突发事还真不少。一次,她在巡视车厢时,忽然闻到1车1位车门处有浓重的胶皮异味,立即向上级汇报,并联控随车机械师,排查原因,最终确认为列车1位端车门传感器异味,并及时处理,有效排除了安全隐患,保障了列车安全运行。
高铁时代,董静文积极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探索服务举措满足旅客对美好旅行生活的向往。她针对旅客需求,自发购买了鞋油、鞋刷、儿童隔尿垫、儿童布书、卫生棉、针线等,还积极研制了行李防溜安全垫等“神器”,成为班组服务旅客的“便民锦囊”,深受旅客好评。
新冠肺炎疫情的袭来,对于“90后”的董静文来说,是一场新的考验。要说不害怕,那是假的,但是董静文更知道自己肩头的责任。她认真学习防疫知识,对班组乘务员细致培训,按照上级指示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防疫要求,加强列车防疫管理,并带领乘务员做好列车消毒、登记、测温等工作的落实。
1月29日,受疫情影响,董静文乘务的G8042次列车停运。本来可以在家休息的董静文第一时间向车队党总支书记赵明月发出请战申请:“书记,我暂时没有交路。我想过了,我不能就这么呆在家里,我多上一天班,同事就可以多休息一天。我已做好准备,随时听候调令,自愿加入疫区线路支援,不计报酬,不畏生死。”
随后,董静文开始了各次列车的临时乘务。她认真对待每一次乘务,严防死守,尽职尽责,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承诺。2月10日,乘务沈阳北至北京南G218次列车的董静文接到集团公司疫情防控中心的电话预警“05车2A旅客王先生曾在1月9至1月21期间生活在武汉,需要马上对他采取措施。”董静文立即带好护目镜等防护用品,按照应急预案先对该旅客进行测温。经过三次测温,体温均在36.5以内。经询问,该旅客已经于2月5日在沈阳解除14天的隔离,并且拿出所在社区开的隔离证明,但董静文丝毫没有放松警惕。她迅速将该旅客进行隔离,同时对该车厢的11名旅客逐一登记,耐心安抚旅客情绪,确保车厢秩序井然。途中她加强对该旅客的测温监控。列车到达北京南站,董静文与车站工作人员就该名旅客进行了重点移交。随后,她带领乘务员对该旅客乘坐部位和列车重点公众部位进行重点消毒。返程途中,她加强巡视,要求乘务人员对全列车厢进行卫生突击和消毒作业。退乘后,她叮嘱乘务员居家隔离观察,做好测温,并每天关注大家的情况,确保防控安全。
董静文是领导眼中的“好职工”、同事眼中的“好车长”、旅客眼中的“好青年”,但对于三岁的儿子壮壮来说,董静文却不是一个“好妈妈”。小壮壮上个月只见了妈妈一次,而且他已经一个多月没有看到爸爸了。董静文的丈夫马海涛是沈阳局集团公司调度所的调度员。调度员是铁路客车指挥关键岗位。疫情以来,为了确保铁路运输万无一失,所有调度员下班后都集中封闭管理,无法照顾家。马海涛和他的同事一直没能与家人团聚。而董静文为了保障儿子安全,把孩子送到公婆家拜托公婆帮忙照顾。每次退乘后,特别是从疫情严重地区归来,她都自我隔离,三口人只能通过手机视频聊慰思念。
2月18日,集团公司调度所党委向沈阳客运段发来关于请求支持协助的函,建议段里给调度员家属调换相对轻松的岗位,以便让调度人员安心工作。收到函后,段里协调车队,第一时间与董静文取得联系,安排她在车队日勤工作,减少与旅客接触,更好地兼顾家庭。而董静文却坚持战斗在一线。她说:“在祖国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不能退缩,别人行,我也一样可以!”
3月3日20:40分,当董静文退乘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自己家中,一进门便看到一家三口的全家福,照片中,儿子的笑容可爱甜蜜。“今天是壮壮3周岁生日,因为我和爱人不能陪伴他,我们就约定,等壮壮阳历生日的时候,给他补过一下,让孩子开心开心。相信疫情很快就会被战胜,到时候,我们一家人就团圆了。”董静文说这话的时候,她的笑眼里闪动着光。
黄伟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