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系统推进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 构建区域文旅产业休眠期保障)
新冠肺炎疫情在最大范围和期限内按下了文化旅游产业的暂停键,同时也加速了现代公共服务系统在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公共交通、公共信息等层面的多维度融合。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与城市公共服务需求之间是否达到平衡,是对现代城市公共服务系统生态建设和内生动力的最大考验。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东北振兴成果。立足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的复合维度建设,重点聚焦沈阳中心城市地位、惠民宗旨、基础标准、特色产业等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关联性要素,依托基础公共服务积极构建区域文旅产业的休眠期造血系统,并为疫情过后文旅产业复盘以及中长期发展做好储备。可以说,如何依托城市智慧运行加速发展、共迎文旅产业春天是当下现代城市建设发展亟须解决的课题。
依托沈阳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势和地理区位优势,充分释放沈阳城市的文化活力,有效激活城市创新驱动的内生动力,在文旅产业休眠期优先发展惠及民生和保障城市基础运行的建设生态系统,对构建沈阳城市协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意义深远。
文旅产业被动休眠
城市建设迎来新机遇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全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运行带来了巨大冲击:春节文旅活动取消,各地文化场馆关闭、旅游景区关停、春节档缺席、影视剧拍摄暂停等,文旅产业进入被动休眠期,疫情之下如何过关是摆在文旅企业面前的难题,也是城市发展的一项紧迫课题。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预判2020年就旅游行业来看,旅游行业停摆,全国旅游业单业单日损失超百亿元、年度损失超万亿元。按照现代城市发展的创新性、导向性、带动性、科学性原则,强化城市文旅业疫情期的造血功能,在基础设施、能源、安全、技术、资金等推进深度合作的前提下,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为区域文旅产业复苏做好准备。以城市公共服务的高品质对话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对现阶段沈阳城市公共服务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关于建设东北亚高品质公共服务中心的战略研究》认为,沈阳的城市公共服务系统存在公共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公共服务体系运行尚待完善、公共服务人才相对缺乏等问题。就区域产业来看,规上企业总体数量不足,产业龙头尚未形成,优势品牌区域合力较小是现状,存在巨大成长空间。沈阳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东北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其拥有辐射东三省、比邻京津冀的地理区位发展优势,城市基础资源丰富、可开发程度高,工业遗迹、冰雪文化等产业特色、优势具备,教育科技要素供给充足、文化经济的渗透性强,科技核心要素资源输出端口初具规模,能够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供给,城市文旅产业后发优势明显,这是一个颇具挑战的难得机遇期。
因此,优先推进城市公共服务系统建设,拓展城市中心城区延展空间,缩小城乡差距、优化医疗教育资源配置,共享高速信息云服务,集中力量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总体投入,夯实其战略优先发展的执行空间,能够实现城市服务与产业升级的共建共享。
公共服务对标提档
城市运行走向智慧化
公共服务精准施策,把握机遇期寻求符合区域发展规律的突破口,推进城市基础设施运行,加速服务领域深度融合并迅速走向智慧化。根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优先满足辖区居民的直接需求,在最大范围内助推城市的教育、科研与就业,健康、养老与医疗,文化、体育与旅游,商贸、金融与服务,人居、环境与生态,交通、设施与通信等不同方面的公共服务建设和统一协调发展,迅速连通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公共交通、公共信息等领域并形成城市整体的高效运行,推进城市智能化管理平台的智慧建设。
公共服务能力与公共服务品质作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其与城市产业功能布局、文化体制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关联,公共服务的发展程度同城市的国际化竞争力、影响力、持续力休戚相关。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推进区域公共服务对标提档,是实现城市中心战略的顶层设计:国际上,依靠“专项津贴”“自助模式”系列措施,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来,为公共文化共建共享与区域产业发展持续助力;在国内,“上海经验”“厦门示范”等区域特色化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政府引导优先保障城市服务供给实现发展的全面对标提档,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并形成公共服务机制的有益探索。
借鉴国际国内经验以及发展先进公共服务治理机制的基础上,形成现阶段适合沈阳城市发展的战略决策,在特殊时期优先保障城市基础运行,精准施策,为疫情过关后城市远景发展做好规划。按照城市发展精准定位、战略优先、规划先行原则,以公众基本需求为基点,在满足公众文化需求的同时,培育并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打造现代智慧城市民生共育空间。增加基础公共服务的战略性投入,拓宽公共服务供给渠道,引导民营资本和民间智力资源参与到城市公共服务中来,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智慧共赢,打通城市智慧化运行的高速通道。
文化科技深度融合
城市生态对话高品质
形成公共服务发展引领。城市公共服务的高品质诉求是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布局不断优化、城市品位不断提升的重要指征。疫情期间,城市发展面临重新洗牌,城市基础公共服务系统建设重回战略中心。聚焦沈阳城市发展的文化品位,充分实现文化科技与城市生态的对话,一方面夯实现代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坚实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打造文化科技软实力,实现中心城市发展的综合实力、高端引领和文化品质整体提升。
强化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科技创新驱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与融合发展,加强“云科技”“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示范性应用;科技品牌引领,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科技品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城市的品牌化及实践探索;科技助力产业,在数字产业、科技智能领域不断实现突破,建设城市重点产业孵化基地,优化产业结构,拓展产业服务领域,提升产业服务标准;科技服务城市,强化高新技术在城市文化产业基础建设领域的应用,重点打造完成文旅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加速科技与文化在重点产业领域的深度融合,为城市发展持续赋能。
建设城市文化服务生态。进一步优化沈阳城市公共服务整体布局,重点发展熔铸创意、科技要素的文化产业,提升城市设计水平,打造具有北方特色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绿地空间,实现居住环境全面提质提档,打造具有辽沈文化标识的东北亚特色城市绿色健康发展模式;挖掘城市文化内涵,打造特色城市名片,最大限度呈现沈阳城市的整体风貌和历史渊源,提高城市悦享体验,加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服务环境建设,形成定点、定时,常态化、规模化的城市服务输送、服务模式,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共赢。
当下,文旅产业过关需依靠城市公共服务生态的稳定运行,城市文旅产业复兴与良性运行更需要保障;依托优质的公共服务提升悦享体验作为文旅产业回暖的前提,优质服务也将成为未来城市魅力的风向标。
(作者为沈阳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特约青年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