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后,为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市金融发展局立足岗位、主动作为,切实推进国家、省、市出台的金融支持政策落地见效。“金融支持政策的出台对促进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和企业顺利复工复产起到了积极作用,确保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市金融发展局副局长周德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金融政策有方向有倾斜
支持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复工复产
为进一步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和保障作用,省政府出台了《辽宁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市政府出台了《铁岭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措施》。同时,国家、省、市有关部门也分别出台了专门金融支持政策。市金融发展局与市银保监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加强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结合铁岭实际提出金融支持政策共十六条,要求金融机构从资金投放、定价、基础保障等方面确保政策落地见效。这些金融扶持政策为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坚强保证。
疫情防控期间,为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的支持力度,对国家确定的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2020年新增的企业贷款,中央财政按人民银行再贷款利率的50%给予贴息,省财政再给予25%的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对省确定的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省财政按人民银行再贷款利率75%给予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鼓励担保机构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三农”企业给予担保支持政策。鼓励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降低担保费率至1%及以下,各级财政部门对担保机构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省担保集团可提供直接融资担保业务,免收担保费;对已纳入全省再担保体系的再担保合作机构,合作有效期均无条件延长至疫情解除日,可不受再担保合作授信额度限制,根据实际发生申报备案及代偿,将省级风险补偿比例由20%提升至40%。
多措并举精准支持
解决复工企业资金短缺问题
“当前疫情防控仍处于关键时期。市金融发展局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着力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周德辉说,针对企业复工复产后存在的资金短缺问题,鼓励各金融机构通过压降成本费率,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保障城市运行和企业生产必需、疫情防控必需、群众生活必需及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的相关资金困难企业,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企业降低疫情影响,确保2020年企业融资成本低于2019年同期融资成本。
对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金融机构要通过展期、无还本续贷、贷款期限和结构重组等方式维持企业融资规模稳定,必要时增加资金支持。要适当下调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减轻企业财务负担。对受疫情影响在股票质押、公司债兑付、信息披露等方面遇到困难的企业,指导其用好中国证监会及交易所相关政策,通过适当展期、发新还旧和延期披露等方式,化解流动性危机。
金融机构提高服务效率
开启服务加速度
疫情防控期间,金融机构开通多个“绿色通道”,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开启服务加速度。包括在防疫物资进口、捐赠等跨境人民币业务开辟“绿色通道”。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开辟捐款“绿色通道”,确保疫情防控款项第一时间到达指定收款人账户。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确保资金汇划渠道畅通和国库业务相关系统运行安全稳定,构建疫情防控拨款“绿色通道”等等。
为保障信息渠道畅通,市金融发展局建立了企业家微信群,将金融产品与企业家共享,建立银政企沟通机制。在银企对接工作中,指导各县(市)区逐户调查生产企业融资需求,提供给银行机构逐户对接。目前,各银行机构已与35户复产企业达成贷款意向60978万元,已投放19户、9861.2万元,其中与11户疫情防控相关企业达成贷款意向11330万元,已投放3户、1213万元。
周德辉表示,下一步,市金融发展局将依据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金融机构疫情防控的意见》,对准备复工的金融机构网点和已经复工的金融机构网点加强指导监督,不定期到复工机构网点开展督察工作,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为全市人民提供一个良好、安全的金融服务环境。记者 张晓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