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辽宁省发出了组建首支医疗救援队的通知,各医院急诊科都是参加救援的首选科室,作为沈阳四院急诊科的一员,张英没有任何考虑和犹豫,第一时间报了名。“我是男护士,此时不往前冲,更待何时?”在他眼里,没有看到任何恐惧,看到的是要早日战胜病毒的坚定眼神。
2月20日下午,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来到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通过视频连线和张英“面对面”地唠起家常,同时表达了心声:注意安全,平安归来。
“不算啥,我只是换了个地方工作而已。”
“我1米83,180斤,这样的大块头穿着防护服是真挺憋闷啊!哈哈哈!”视频连线开头,张英调侃着介绍自己的困难,“防护服不透气,N95口罩也不透气,护目镜也不透气,穿戴整齐要半个小时,浑身湿透,不知道能不能多瘦几斤!”
刚开始,大块头张英很“难过”,甚至有些烦躁,他不断告诉自己要静下来、静下来……只有自己冷静、平静,患者才能有安全感。就这样,一天、两天……张英很快就适应了。“现在穿习惯了,工作一忙起来,这都不算事儿!我有一天穿着防护服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没吃没喝没上厕所,我都佩服我自己。”同事亲人打电话关心他,他只是轻描淡写地宽慰大家:“其实这都不算啥,我就是换了个地方工作而已,甭担心!”
“夫妻患者手拉手出院,我很感动。”
“大姨,来,给您输液喽!”“哎,哥,你这真是快出院了,精神头儿也太好啦!”病房中,经常能听到张英跟患者们“称兄道弟”,他走到哪儿,都会带来一片欢声笑语。张英告诉记者,他自己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他希望把这种快乐带进病房、带给患者。
平日里嘻嘻哈哈的张英,其实背地里也偷偷哭过,不过,是开心地哭。一天上午,张英刚接班到病房,看见一对50多岁的老两口忙着收拾东西,“姨,你们这是要转院吗?”张英疑惑地问。“英,我和你叔要一起出院啦,太好啦!”溢于言表的喜悦挂在老两口的脸上,瞬间感动了张英。“出院那天,他们是手拉手一起走的,我脑海中回忆的画面,总有温暖的阳光洒在他们的身上。当时我流泪了,都怪阳光太刺眼啦!”
张英的同事给他加油
“太惊喜啦,居然吃到最爱的红烧肉!”
“到武汉20多天了,每天都很辛苦,体重有变化吗?”当听到记者的这个问题,张英瞬间笑得合不拢嘴:“太惭愧啦,这儿吃得太好,我吃得太多,真没瘦下来!”张英告诉记者,到武汉后,当地人对他们特别热情,也非常照顾。宾馆的厨师为了照顾东北人的口味,饭菜的色泽、口感都做了东北化的调整,“我还吃到了最爱的红烧肉,来之前我都没敢想。”不仅如此,陕西的苹果、内蒙古的特色牛羊肉,张英和战友们也都一一品尝过。“感觉武汉真的是一个非常温暖、有爱的城市。我很期待可以摘下口罩的时刻,这样我就能吃到武汉正宗的热干面啦,哈哈!”
“对不起妈妈,儿子回去好好抱抱您!”
张英告诉记者,去武汉时他是瞒着父母的。“就怕他们担心。合计多瞒一天是一天,可刚去没两天,就被爸妈发现了。我妈平时很喜欢看连续剧,但我姐告诉我,自从知道我去了武汉,我妈就看新闻,看到穿防护服的人就觉得是我”。
为了缓解亲人的思念,只要有休息时间,张英就会和爸妈视频报平安。一次视频时,张英刚刚脱下防护装备,脸上都是压痕,还有点浮肿,母亲在视频那头下意识地伸手摸了摸手机上张英的脸,随即主动挂断了视频。“妈妈是不想让我看见她哭吧。”
那个深夜,张英难掩思念,他给妈妈写下了一段话:亲爱的妈妈,我现在脸大、头腻、满脸口罩压痕,但相信您一定会觉得,此刻的我是最帅的。来武汉的这些日子,我知道您的失眠症又犯了,爸爸说您很好,但视频时,您眼里的血丝却出卖了您。我知道,儿子是您的心头肉。请您相信我,我一定会保护好自己,一定平安回家!妈妈,别急,待春暖花开,我回去好好抱抱您……
指尖沈阳、沈报全媒体记者 王禹哲 摄影记者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