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80后夫妻异地携手战“疫”)
“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啊,我想妈妈了。”“快了,等武汉那边病人都治好,妈妈就回来了。”面对5岁儿子满眼的期待,庞健满怀歉疚的安慰。
今年34岁的庞健,是沈铁大连供电段前阳南供电车间接触网工,33岁的爱人李杰,是丹东市中心医院护理部护士,小两口有一个5岁大的儿子。这对80后夫妻相亲相爱,工作上都很出色,像其他三口之家一样,小家庭温馨惬意,身边同事和朋友们都非常羡慕。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改变了庞健这个小家原有的宁静。随着疫情逐渐蔓延,武汉医疗力量告急,丹东市中心医院发出了驰援武汉的号召,庞健的爱人李杰主动请缨。得到妻子将远赴武汉支援的消息,庞健未加思索的鼓励妻子:“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呢!” 2月9日,妻子随辽宁支援武汉医疗队奔赴武汉雷神山医院抗“疫”一线,照顾5岁儿子的重担就落在了庞健身上。为了怕母亲太劳累,休班时间,孩子都由庞健自己带。刚开始,孩子每天都哭闹着找妈妈,尤其是晚上临睡前,庞健就不厌其烦的一遍遍哄,经过几天反反复复“做工作”,孩子情绪终于稳定下来。即便这样,庞健一个人带孩子,也经常弄得手忙脚乱。
庞健没有因为家里的特殊情况影响工作,他深知,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也正是供电设备季节性隐患的多发期,保证设备运行安全,是铁路供电人的天职。妻子在抗“疫”前线奋战,自己在后方干好本职工作,也是为铁路运输畅通和疫情防控工作做一份贡献,这个时候决不能给单位添麻烦。
庞健的工作岗位是倒班制,上3天班,休息3天。每次当班,他都提前把孩子送给母亲帮着照看,辗转乘车近2个小时提前赶到单位。他每天上岗第一件事,就是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主动协助车间对宿舍、走廊、厕所等职场进行消毒,默默完成工区安排的各项工作。
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和昼夜温差变化大,车间管内丹大线接触网支柱上的鸟窝逐渐增多,绝缘子污闪等供电设备运行的季节性安全隐患也在增加,对这些隐患必须早发现、早处理。庞健主动请战,参加车间鸟窝等隐患的排查整治工作。他每天冒着被病毒传播的风险,往返添乘管内列车,检查接触网支柱上鸟窝搭建情况。和工友们一起,顶风冒雪对管内关键区段设备进行步行巡检,对发现的10余处鸟窝、网上异物等隐患做好登记,及时上报车间进行处理。外出巡检作业,有时一天下来要走3万多步,可庞健并不觉得累,这样反而可以暂时冲淡他对奋战在武汉抗“疫”前线妻子的想念。
远在武汉雷神山医院的妻子李杰更加辛苦,她们每次上岗时间是6个小时,加上更换防护服需要8个小时,全天分四个时间段轮换上岗。护理感染病人、搬运医疗物品、处理医疗垃圾、进行场地消杀……,工作量十分繁重。
为随时了解对方身体状况,庞健和妻子约定,每天晚上都要利用工作间隔作个简短的视频通话,互报平安。很多时候,妻子来不及换防护服,庞健只能听听电话那头妻子的声音,却看不清被遮挡的脸。
“老公,儿子这段时间闹不闹,新冠肺炎传播很厉害,你得做好个人防护,休班的时候尽量少出门……”每次通话,妻子都满怀深情的嘱咐。
“放心吧,家里都好,儿子很听话,你每天都接触病人,更要多注意防护好自己,多休息,我和儿子等你平安回来!”
每次听到妻子疲惫的声音,庞健都觉得十分心疼,为了让妻子能安心工作在抗“疫”最前线,他只能将这份情感深深压在心底,默默地为远在武汉的妻子,也为自己加油,盼望疫情早日结束,期待妻子返回时给她一个深情的拥抱。(梅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