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7日,小华山派出所内,一位男子放下500个口罩,向民警说了句“你们辛苦了”便转身飞奔离去。值班民警追出去时,男子已跑远。望着这温暖的背影,民警用敬礼表达谢意,小伙儿奔跑时的样子是冬日里最帅的身影。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汉字“奔”。
看到“奔”这个字是不是让你想到赛场上飞奔的运动员,想到波涛汹涌、奔腾不息的长江与黄河。
“奔”是会意字,请看,这是金文的“奔”。
它上面的“大”表示摆动双臂的人,下面的“卉”表示众多的脚趾在急速地运动。《说文解字》中记载——“奔,走也。”奔是一个多音字,当表示急速快跑,快速地,狂放不止地做事时读“bēn”,组词是飞奔、奔腾、奔涌,奔流等;当表示朝着目标快跑时,读“bèn”,比如投奔、奔头儿、奔小康。
一提到“奔”,让我们想到当疫情出现的时候,那些快速集结的救援队从四面八方飞奔而来;让我们想到一批批救援物资以最快的速度奔向武汉,给武汉助力,为武汉加油!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疫情面前,许多人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无私地奉献着。作为学生的我们,要好好生活,坚持锻炼身体,静心学习。待到疫情销声匿迹、春暖花开时,我们迈开大步奔向校园,一起诵读经典,一起写写算算,一起在操场上飞奔,拥抱彼此,拥抱友谊,拥抱灿烂的每一天。
书法老师宋恬缘书写
有些词语,寥寥几个字,便能够道尽百转千回的情感,呈现斑驳陆离的美丽,展现排山倒海的力量,这就是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瑰宝的成语。
今天我们走进的成语是:克己奉公。
这个成语出自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意思是克制自己的私心,以公事为重。比喻一个人对自己要求严格,一心为公。
这个成语典故发生在公元24年,刘秀攻打颍阳一带,祭遵去投奔他,当了军中的执法官。任职中,他执法严明,不循私情,为大家所称道。一次,刘秀身边的一个小侍从犯了罪,祭遵查明真情后,依法把这小侍从处以死刑。刘秀知道后,十分生气,欲降罪于祭遵。有人来劝谏刘秀说:“严明军令,本来就是大王的要求。如今祭遵坚守法令做得很对,只有像他这样言行一致,号令三军才有威信啊!”刘秀听了,非但没有治罪于祭遵,还封他为颍阳侯。祭遵一生为人廉洁,做官清正,处事谨慎,克己奉公,即使他死后多年,汉光武帝刘秀仍对他十分怀念。
中华民族素有克己奉公、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美德,在这种美德熏染下,从古至今不断涌现出为国为民舍小家顾大家的杰出人物。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一生为官“克己奉公为大,顾盼私利为小。”
雷锋同志克己奉公、助人为乐的精神世代相传。
面对疫情,钟南山院士冲到了第一线,成为“最美逆行者”的楷模。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的一位医护人员在志愿申请书上写道:“如有需要,我自愿报名申请加入医院的各项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活动。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英雄凯旋!武汉必胜!中国必胜!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经典名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这两句出自《诗经·秦风·无衣》,全诗是这样的: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是一首秦人出征时的战歌,既体现了秦人英勇无畏的尚武精神,又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激情。据今人考证,公元前771年(秦襄公七年,周幽王十一年),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遂奋起勤王。此诗似在这一背景下产生。
古代服饰上称“衣”,下称“裳”,内衣为“泽”,外穿长衣为“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是以战士的口吻,通过与战友共用战袍,来表示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的决心和激情。从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秦人在物质条件匮乏的情况下,战士心中却充满了昂扬的斗志和悲壮的情怀,这样的军队必将无往而不胜。
由这首诗衍生出了成语“袍泽之情”,指战友之情,患难之情,生死与共。
如今“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在有关军人生活、战友情谊、同仇敌忾情怀的文章中,还经常被引用。
【非常感悟】
几千年来,齐心御敌、慷慨豪迈已深深浸入民族的骨髓,成为中华民族坚韧生命力的基因。疫情面前,我们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疫情面前,我们是战友,更是兄弟;疫情面前,一场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阻击战,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规模、中国效率、中国力量。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走出春寒料峭,终会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