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每个人的心,武汉医护前线告急,来自全国各地医院的医护专家纷纷响应,匆匆告别家人和同事,背上行囊义无反顾赶赴抗疫第一线。截至目前,我市已经派出2批援鄂医疗队。这些奋不顾身的医疗“逆行者”和当地医护人员一起勠力同心,为夺取这场“战疫”胜利奋勇向前。刚出发的第二批赴鄂6名“巾帼战将”其实早早就递交了“请战书”,随时听从指挥,召必至,战必胜!
黄映辉:接到赴鄂通知时正在值夜班
此次重症医疗队有5位重症护师和一位ICU主任,这个“唯一”就是黄映辉,身经百战的她曾经参与2003年非典的救治工作。
早早递交了上武汉一线“请战书”的她,脚步根本没有停歇,仍然每天坚持奋战在医院的本职岗位上。逢年过节和休息日,她还总是给科室的值班医护带饺子、元宵,让大家在工作岗位上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在得知赴鄂信息时,她还正在医院值夜班。匆忙赶回家准备出发,“我经验丰富,这么关键的时刻,必须冲上去。”
付瑛: 医疗战线“夫妻档”互相鼓励
在繁忙而琐碎的ICU护理工作中,付瑛凭借着一双灵巧的手、一双不知疲惫的腿,一路走来。微笑抚慰患者的伤痛,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踏踏实实做事就是付瑛工作的理念。 她没有豪言壮语,只是这样悄悄地把病人放在了心中。无论多苦,她都在微笑着以自己温暖的双手和那颗圣洁善良的心,抚慰着面前的病人;无论多累,她都在微笑着以自己无私的爱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引领着周围的护士姐妹们。
“救死扶伤是医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家全力支持,为她骄傲。”付瑛的丈夫也是市肿瘤医院的一位医生,这对医疗战线的“夫妻档”互相鼓励,各自在岗位上为救治患者尽心服务。但送别时,依然是那么依依不舍…
邹韵:6岁女儿画画给妈妈加油
大女儿画画为妈妈加油。
当看到全国的医务工作者奔赴武汉抗疫第一线时,邹韵也渴望能在抗疫前线增援武汉,所以在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她在重症医学科工作了10年,熟练地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表示,自己到了武汉马上就能参与医疗救治。
邹韵是两个宝宝的妈妈,小宝3岁、大宝6岁,还处于懵懂年龄,只知道妈妈是英雄,要去“打怪兽”,大宝还特意画一幅画为妈妈加油。
邹韵自己也是女儿,告知家人想到武汉医疗支援的消息时,邹韵的妈妈当时就心疼得哭了。但妈妈没有拖女儿的后腿,她叮嘱邹韵好好保护自己,平安回家。
朱佳卉:9年ICU历练随时迎战
“非典时,我还是一名中学生,面对疫情只能惶恐不安,是国家和白衣天使用汗水甚至生命护我们周全,筑起安全堡垒。现在,我必须接替这个使命,肩负起这个责任。”市中心医院立山院区重症医学科护师朱佳卉从2011年入职就在ICU工作,已经有9年ICU的护理工作经验。她表示,自己能够熟练的掌握各项重症护理的操作和复杂的抢救设备。所有在ICU的历练,都是自己坚实的铠甲,能随时进入迎战状态。
“丈夫非常支持我,还希望能够成为志愿者和我一起到武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朱佳卉新婚不到一年,谈及爱人的理解,让她非常骄傲和感动。
市长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吕娇和重症医学科护师金思思
吕娇:我是护士更是战士
女儿为为妈妈加油!希望妈妈平安归来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危急时刻,我是护士,更是战士!”说到自己的武汉行,吕娇无比坚定,从业10多年,她几乎没回过老家过年。将要赶赴武汉“战场”,哪怕再勇敢的战士,在收到女儿送来的画时,也潸然泪下。
女儿舍不得妈妈,叮嘱妈妈要带满满一箱子口罩。丈夫在外地,无奈只好接来年迈的母亲帮忙照顾孩子,为了救患她义无反顾。
金思思:为防护剪掉飘飘长发
“与其在家担惊受怕,不如直面病毒,干就完了!”如此飒爽的话语,正是出自80后护师金思思之口。作为科里的护理骨干,她从没请过一天假,已经连续三年除夕值班,守护在重症一线。当接到驰援武汉的通知后,第一时间通知父母,母亲默默地为她收拾行李。为做好防护工作,临行前,金思思剪掉了飘飘长发。
你们是白衣天使,此刻你们比天使更加耀眼。加油!最美“逆行者”。早日战胜疫情,平安归来!
来源:鞍报全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