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的灯笼
挂满了盛京医院的各个角落
在这个合家团圆的时候
我们的医务人员无怨无悔
一如既往的
默默坚守在治病救人的工作岗位上
以忘我工作 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
守护百姓健康
成为春节里最美最温暖的一道风景线
我特别怕过节
尤其是春节
真的特别怕
说这话的急诊科
副主任李铁刚教授
他已经在医院急诊科深耕18年了
过节期间
尤其是春节
老百姓是不愿来医院的
来了的都是急重患者居多
正因为如此
怕过节的心态
几乎是省内大医院
急诊医护同行的共识
而这份怕 满载焦虑的同时
更承载着一个医生对于救死扶伤的责任
“一旦过节,就是我们最繁忙的日子。作为公立大医院,这是我们的责任担当。节假日,特别是国庆春节,其他医院处理不了的重患都会涌入到大医院。我说我们急诊人最怕过节,因为急诊量太大了。我们不怕累,就怕患者太多了,出现危险。”
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这18年的除夕,李铁刚几乎都是在急诊室度过的。春节里,要比平时增加三分之一的急诊量。经常是接班的时候,满屋子的重症患者,120还不停地送来患者,急诊室都推不开门儿。一屋子的急重症患者扎堆儿,大家都在喊着医生。对李铁刚来说,那情景,只要想想,脑子都是嗡嗡的。除了尽己所能,用专业的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像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起来,去积极应对,别无他选。
节日里,急诊科明显增多的几类患者,都在李铁刚心里装着。其中,受节假日作息变化等影响,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类疾病猛增,年轻人则暴饮暴食,常引发急性胰腺炎及胆道疾病。
今年的除夕夜里,一位血压高的大姨在亲属的陪同下就医。吃了降压药,老人还是觉得天旋地转。李铁刚观察到大姨其他体征都不错,应该是不了解病理过程,过于紧张造成的。“我告诉她,体征都挺好,脑出血也不像。你躺床上,稳当一会。还不行,我再给你做其他检查。” 过一会儿,大姨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拉着李铁刚的手说,“在你这儿我就能安心了,你这床真是神了”。那一刻,李铁刚被患者的这份信任动容。这种被需要感,也许就是他和同事们坚守的意义。
新年愿望
说到新年的心愿,李铁刚说,“急诊室里,病魔将不同的身份、财富、社会地位的人们置于了同一起跑线。医生的天职是尽全力将挣扎在生死边缘的病人拉回来。宁可架上药生尘,但愿世上无疾苦!”
绿色的手术服
就是我们的战袍
手术台上
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
从当护士的第一天起
25年来
手术室护士长吴慧颖
始终奋斗在盛京医院的手术室
过节期间,因为平诊已经不再接手术,所以只要是送过来手术的患者,肯定是危重患者。“尤其产科和儿科重症。它要求医护人员具有极强的综合专业能力,对麻醉医生保驾护航的能力、对术后ICU 的要求都特别高。”在吴慧颖眼中,绿色的手术服,就是战士的战袍,手术台上,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战斗打响,就要与病魔抗争到底,目标只有一个——争分夺秒,抢救病人。
在抢救危重患者的过程中,一站十几个小时,吃不上饭、喝不上水是常态。病人救过来了,台上的医护人员很多都是虚脱的。“常常是下了台,早就过了下班的点儿,但是,却不急于走,因为实在走不动了。在休息室,躺着休息一会儿,才有力气回家。” 所谓的奇迹,不过是有人不肯放弃!
新年愿望
急诊室里,病魔将不同的身份、财富、社会地位的人们置于了同一起跑线。医生的天职是尽全力将挣扎在生死边缘的病人拉回来。宁可架上药生尘,但愿世上无疾苦
“从我本人,我从来想过离开。比如一个危重产妇,很可能意味着孩子刚生下来,就没妈了。但是,经过我们全力的抢救,能让这个孩子有妈妈了!每一例成功的手术,都让我充满成就感。”
新年愿望
急诊室里,病魔将不同的身份、财富、社会地位的人们置于了同一起跑线。医生的天职是尽全力将挣扎在生死边缘的病人拉回来。宁可架上药生尘,但愿世上无疾苦
新年愿望
“希望患者平安手术,早日康复,早日回家!”这是吴慧颖和奋战在手术室的医护人员最朴素的新年愿望。
来我们ICU的
都是生命垂危的患者
我们是他们生命最后的守护神
一天下来
ICU护士平均一天要走一万步以上
打针 输液 翻身 转运病人这些操作
平均一天下来要弯腰200多次
值班一天
按照ICU的要求得洗100次手
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白衣天使”
每天承担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重负
而春节意味着任务量更大。
“除夕前,我们这儿接收着全院甚至全省最重的病人,而且春节期间,我们的病人一般情况下还是会再增加,来的还都是生命垂危的病人。我们就是他们生命最后的守护神。”重症监护病房主任臧彬教授说道。他已经从医35年了,救死扶伤的信念,早已根深蒂固地扎在他习以为常的繁重抢救工作中。
“我们这里的设备、医疗水平是接轨国际水平的,这也是我们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基础。在我们病房,医护人员的工作总是充满了挑战。当一个个危重的病人来到我们这里,要靠我们的努力,让他们转危为安。这个成就感、幸福感,也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臧彬感慨着。“患者想要活命,家人想要亲人。而ICU人,就是帮他们实现这个愿望的人!”
“
根本没有注意到滴落的汗水
甚至累到爬不起来
”
臧彬的这番情怀,在ICU工作了18年的护士长王晶感同身受。18年来,她除夕夜跟家人团聚不超过5次。当了护士长后,即便没有排班,她也要带点水果和饺子来到病房,和医护人员们在一起。但往往大家忙起来,又顾不上吃。
“我19岁就在ICU工作,有患者死亡,家属哭,她就陪着哭。慢慢地,随着年龄、阅历、专业技能增长。我明白了,我的工作不是陪着掉眼泪,而是怎么不让家属哭。这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能力。比如春节里频发的重症胰腺炎,刚上班的时候是很难治的,往往要开刀引流,术后效果也不理想。现在ICU就可以通过血液灌流、置换等手段,让患者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说这话的时候,王晶的笑容格外灿烂。
新年愿望
臧彬和王晶竟然是不约而同的,“随着我们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希望我们的病人都能治好,希望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好!”
我们救活一个孩子
关乎几个家庭的幸福
小儿重症监护病房
一到节日期间
总是会更忙
“农历二十九那天,我记得马上下班。从下午四点开始,连续来了三个急性抢救,一个刀砍伤、一个爆发性心肌炎、一个气管异物,一直抢救到半夜才回家。不按点下班很正常,因为你面对的是生命,跟别的事情真的是不能比的。”小儿急诊急救内科副主任王丽杰教授在小儿重症监护病房工作了近三十年。因为父亲就是一名医生,受其影响,王丽杰从小立志成为一名医生。但是,作为一名儿科医生,特别是儿科重症医生,这份辛苦劳累,外人很难体会。
“因为每天接触的孩子都是有生命危险的,心里是很紧张,压力很大的。每时每刻,都要关注这些孩子的病情变化。”王丽杰说,每个儿科重症病房的医护人员都懂得,每挽救一个危重患儿,都是挽救了患儿身后一个甚至几个相关联家庭的幸福。这样的责任感,让人不可有半点懈怠。
“我们很多年轻人家在外地,因为节假日值班,宿舍人都很少。他们都会主动来病房来,有病人抢救也会跟着。某种程度就冲淡了思乡的心情。只要一工作,哪有节日?我看同事朋友圈,在病房累一天,回家给孩子讲故事,讲着讲着睡着了,书都砸脸上了。”
也许很多人都会发问,为什么会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因为,当一个危重患儿痊愈了,摆着小手跟医护人员说再见;当护士把康复的孩子抱给父母,父母没有马上接过孩子,而是先给她深鞠一躬。这样的时刻,就是小儿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的高光时刻、最幸福的时刻。
新年愿望
王丽杰有着一个三十年不变的新年愿望——“希望患病的孩子越来越少!”
罗曼·罗兰说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
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
依然热爱它
对于盛京人来说
当繁忙的工作成为常态
始终心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时刻与死神拼命赛跑
与之相比
那些节日里的团聚
生活中的仪式感
都消融在这些时刻里
新的一年
祝大家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