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世界看丹东,hello丹东。
在这里,看到最真实、最贴近人心的丹东风情。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丹东地处辽东边陲、鸭绿江畔,与朝鲜半岛隔江相望,有汉族、满族、朝鲜族等41个民族。特殊的区位和地理、历史环境及悠久的文化,决定了丹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源性和多样性,种类繁多的非物质民间瑰宝,在丹东这块沃土上孕育。
Hello丹东 打造丹东城市符号
《Hello丹东》是网易辽宁联合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独家为丹东文旅产业,量身打造的城市营销精品主题IP,以房车为载体,定制专属“hello 丹东”号,通过直播、创意视频,媒体矩阵形式发布,把丹东文旅产业辐射东北,立足全国重要城市,增加海外曝光,提高丹东宣传品牌城市影响力。
《hello 丹东》规划四大主题线路,鸭绿江畔、风味丹东、锦绣山河、红星闪闪。与此同时,通过视频直播、创意短视频等形式,生动地传递丹东的城市魅力。
蛋雕刻瓷 技艺双绝
镂空蛋雕被誉为是玩心跳的艺术,精美的蛋雕艺术品更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每一位见过它的人无不称奇。在中国东北边境城市丹东,有一位49岁的女雕刻师,她能够在各种家禽、鸟类的蛋壳上雕刻人物、花鸟、汉字等图形,小到鹌鹑蛋,大到鹅蛋、鸵鸟蛋,她都能在上面雕刻出精美的作品。
因为蛋壳薄而易碎,有弧度并且没有韧性。在厚度不足三分之一毫米的鹅蛋壳或是二毫米厚的鸵鸟蛋壳上浮雕刻出凹凸感,需要最大化的凹到极限才能产生立体效果。镂空部分更需要精心雕刻,不能有一丝疏忽,不然作品会瞬间变为废品。每一件作品的雕刻都如同走钢丝般的惊险,不仅需要技术的精准,更需要心静和耐力。
玉米叶画 展现家乡美
玉叶画的创作,采用田地里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玉米棒叶子,待秋熟采摘后经过防腐、展平等几十道工序纯手工粘贴制作。
从太爷爷辈开始,丹东的玉米叶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冯伟刚的一家四代人都在钻研一门变废为宝的艺术形式——玉米叶画,一双巧手将废弃的玉米叶子转化成精美的艺术品,他说希望能用玉米叶这种最“接地气”的东西来表现家乡的美,创造出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
冯伟刚的玉米叶画选题比较多元化,从山水风景、动植物到人文题材都有,但是他最热衷的还是以家乡情怀为创作主题。《秋山鸣泉》、《吉祥如意》、《金秋宝贝》、《痕》……冯伟刚在用作品传达着他对家乡景色的热爱,对历史的感悟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他说自己最高兴的时候,就是在作品展出时和观展人进行交流,能把自己的创作理念透过作品传达出来,这是让他最欣慰的事情。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守卫精神家园
据了解,丹东市共有6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中包括两项国家级保护项目和15项省级保护项目。尽管“非遗”立项数量在省内名列前茅,但与其他城市一样,有着共性问题——获得保护和正在抢救、挖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面临着新的生存和传承困境。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民族的DNA、守卫我们的精神家园。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气息,使其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被现代人认可、接受、欢迎,在市场经济中焕发出蓬勃的文化生命力。跟随hello 丹东一起,共同挖掘这座城市不一样的美。关注网易辽宁“hello 丹东”系列专题,期待与你开始全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