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次次饱含深情的调研之旅 )
朴成哲委员在调研间隙为患者诊疗
“作为一位医务工作者,您提的建议意见没有涉及医疗系统,却关注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这是为什么?”
“我本人就是少数民族,关注这个群体也是一名委员的职责所在。”1月4日,参加政协沈阳市十五届三次会议的政协委员、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骨外科主任朴成哲面对记者的提问,爽快地给出了答案。
这是一次次饱含深情的调研之旅。为了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朴成哲远赴新疆考察,座谈、调研,留下了一连串履职尽责的扎实足迹。“在沈阳,少数民族特别是流动人口中的少数民族,年轻人居多,多数从事个体生意,为生活打拼。我们应该为他们做点事儿。”
为了“这点事儿”,朴成哲在沈阳13个区、县(市)中进行了大量的走访调研,对沈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数量占比、分布结构、年龄职业及生活现状等都进行了详细统计。他发现,来沈阳的这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年龄层次以18至35岁为主。他们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的居住特点,多以家庭、亲朋、同乡、同族为纽带集中居住,带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他为沈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绘制了一张“生活图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获取可以借鉴的经验,去年4月,朴成哲与市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部分成员一起远赴新疆,考察以锡伯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察布查尔,走访调研那里少数民族就业就学的相关政策,从中获得启发。回到沈阳后,他又参与民委、公安、教育等多部门召开的座谈会,就沈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就学方面出现的相关难题寻求破解方案。
一番调研、走访、统计后,朴成哲履职建言有了更为有力的依据。
他认为,应该积极完善民族事务,完善服务体系,确保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保证他们“进得来、留得下、稳得住、富得起”。其一,要加强基层民族事务部门的力量充实,加强民委系统干部的综合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其二,沈阳应出台涉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切身利益的政策规定,以此保障流动人口的同城化待遇。
来源:沈阳日报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 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