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凌源抓住机遇全速前进)
年初以来,凌源市坚决落实朝阳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161”工程,深入开展“重强抓”专项行动,全力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预计今年年末,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40.8亿元,增长6%,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5亿元,增长14.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亿元,增长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2.6亿元,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3931元,增长9%。全年开复工项目181个,其中新建项目109个,续建项目72个,亿元以上项目46个,储备项目135个。
统筹推进,“五个一”工程捷报频传。三大产业集群建设扎实推进。航天凌河与沈阳金杯合作的6000台轻卡、凌宇重工特种车项目投入生产,新能源商用车资质通过工信部内部评审,康迈重工专用车等项目加快建设,富华轻量化专用车等项目实现签约,香注宏舟碳酸钙项目正在进行场平,致远物流港项目开工建设,其金融贸易板块实现税收2790万元。炜盛玻纤二期从建设到点火投产仅历时4个月,再次刷新“凌源项目建设速度”。可曲面超薄玻璃、年产25万立平压中纤板、年产3000万张环保型装饰膜项目开工建设。投资5.9亿元新建园区道路13条44.5公里,9公里的园区产业大道建成通车。开发区、热水汤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新开工工标准化厂房34万平方米。
紧盯目标,京津冀招商硕果累累。制定《招商引资项目指导目录》《京津冀招商工作方案》,成立14个招商分局,大力推行招商分局、园区、乡镇街和市直部门联合招商工作机制,组建五个一平台及三大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办公室,为园区及产业集群配备包扶管家、招商顾问和项目秘书,大力推进精准招商选商。面向全国、主攻京津冀开展招商推介会15次,引进项目113个,其中落地开工83个。
“飞地经济”,点燃经济发展新引擎。设立“五区四园”承接飞地项目平台,制定出台《村、社区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形成了市乡村三级联动推进机制,全年共引进飞地项目80个,其中已认定项目51个,待认定29个,实现乡镇街全覆盖,乡镇财政收入实现2.3亿元,增长26%,其中,三家子、河坎子、四合当、万元店4个乡镇实现自给自足。
深化改革,老企业转型焕发新活力。全年共实施老企业转型升级对外合资合作项目81个,总投资82.5亿元,完成投资18.3亿元,盘活僵尸企业19户。其中,九州矿业与福建客商合作的旺程岗石项目两条生产线建成,凌源宏瑞肉联与大连新亚伟合作的生猪屠宰加工项目投入运营并成功晋升规上企业。
招才引智,大学进园区企业助发展。推动南京玻纤院等多家院所为炜盛玻纤等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推进航天凌河等与华晨集团、辽工大等开展全方位项目合作,签订校企合作项目12个;联系中国农科院、沈农、省农科院等大学院所专家团队在渤丰等农事企业推广新技术26项。柔性引进科技创新人才442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家,新建国家级研发服务平台1个、省级4个。
精准发力,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后劲足。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增市级农事龙头企业7家。新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培育现代农业基地18个,将宋杖子镇纳入农产品加工园区范畴。天性农业城市绿色农产品配送中心项目、年出栏10万头瘦肉型生猪养殖项目、禾丰牧业种猪项目开工建设。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明德芝麻腰果深加工、青怡坊国际花卉集约式服务中心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项目签约落地。
发挥优势,开创文化旅游融合新格局。中国朝阳红山文化旅游度假区、热水汤温泉旅游康养小镇项目实现签约。四官营子窝铺人家、三家子凌青绥革命根据地、城关街道九头山等一批景区景点建设亮点纷呈,积极筹备北京文旅招商会,正在包装通过以商招商项目,即投资5亿元的保利和乐全国青少年教育培训基地项目。
简政放权,打造县域最优营商环境。深化行政审批改革,466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0.5%,385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审批大厅实行“一门集中办理”,105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减到90个工作日内。新增市场主体6657户。全年共实施模拟审批项目29个,用事实向关里人展示了关外人的营商环境。
用好政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助发展。已向上争取资金30.6亿元,完成预定目标的98%。全面落实中央37号文件精神,目前,已申报和正在组织包装的项目35个,申报资金52.5亿元。
夯实基础,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亿元实施21条城区道路建设及12条道路照明工程,城区“断头路”“摸黑路”问题基本解决,群众反响热烈;完成了101线改移306线改移及文艺路、文艺桥、凌北公铁立交等工程,城区外围交通更加顺畅。朝阳市西三县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开工建设。投资逾2400多万元对城区、开发区、热水汤景区、九头山公园进行绿化补植,新增绿化面积20余万平方米,凌源城区绿化覆盖率已达35%。投资1.3亿元新建改造城市集中供热锅炉及管网提质升级。理顺城区环卫保洁体制机制,变多头管理为“一把扫帚扫到底”,城区环境有所改观。
以民为本,改善民生成效显著。实施各类产业扶贫项目70个。全力推进“两不愁、三保障”,资助贫困学生3201人,改造贫困户危房1424户,农村饮水安全比率达到100%。17个贫困村、8937名贫困人口销号、脱贫。严控增量、消化存量,偿还政府到期债务本息6亿元。多渠道筹措资金,实现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预计年内完成历史遗留房产证办理19040户总数为20663户,现已完成17062户、占比82.6%。万通嘉苑、兴隆家园、客运小区等8个小区回迁难问题全部拿出解决方案,其中,万通、诚业、兴隆等5个小区495户已回迁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