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喀左县蔬菜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成果显著)
今年以来,朝阳喀左县蔬菜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实施过程中,紧紧围绕“全环节”绿色高效技术集成;“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全链条”产业融合模式打造;“全县域”绿色发展方式引领开展创建工作,大力推行“五个统一”,通过工厂化育苗统一良种供应、通过水肥一体化统一肥水管理、通过病虫害绿色防治(粘虫板、补光灯、弥粉机打药等)统一病虫防控、通过省市专家、县乡技术员统一技术指导、通过社会化服务单位(喀左县鼎盛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秸秆粉碎还田和土壤旋耕实现统一机械作业。
项目着重打造“三区”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攻关试验区:攻关试验区共50亩,在辽宁省农科院蔬菜所专家指导下组织实施,开展前沿技术及模式探索研究、攻关试验。安排新品种对比试验5亩,试验黄瓜新品种20个;蔬菜连作障碍绿色消减对比实验20亩,分别用辣根素、氰氨化钙在夏季结合高温闷棚进行土消毒处理;绿色黄瓜标准化生产试验25亩,应用土壤修复剂和土壤益生菌,解决黄瓜土传病害和农残超标问题,达到绿色食品标准。核心示范区:全县共创建10个核心示范区,面积1000亩,示范应用4项基本技术,另推广应用一项创新技术,简称“4+X”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即:工厂化育苗、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增施生物有机肥+秸杆还田利用(智能温湿度调控、土壤修复、物联网技术、氰氨化钙土壤消毒、辣根素土壤消毒、土壤益生菌、生物农药防治韭蛆等)。辐射带动:项目辐射带动10个辐射带动区,共50950亩,推广应用频振式杀虫灯、有机肥代替化肥、水肥一体化等高质高效技术。
项目取得的成果显著。首先,统一了订单销售。喀左县蔬菜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区与朝阳本色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开鲁县莹硕种植合作社、朝阳富兴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凌源市晟昱菜业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企业签定蔬菜收购订单,订单种植达到全覆盖,订单生产面积达到100%。
其次,品牌建设得到加强。近几年喀左县发展了蔬菜、花卉、食用菌等设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产销专业合作社115家,注册了“喀绿”“罗斯喀”“余香”“九九香”等商标。通过蔬菜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带动,公营子镇核心示范区实施主体喀左县联欣乐柿蔬果专业合作社于2019年8月份注册了“廉清娜”牌绿色蔬菜商标,坤都营子乡核心示范区实施主体喀左县钱杖子蔬菜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注册了“钱杖子韭菜”和“钱杖子豆角”两个商标,提高了喀左县绿色蔬菜的知名度,保护地番茄、双椒、茄子、黄瓜四种蔬菜产品被省农产品交易会评为优质农产品,提升了项目创建档次。
再次,全县通过应用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核心示范区节约用水达到30%,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8,辐射带动区平均节水达到10%,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通过应用植物生长补光灯,有效解决因光照不足,蔬菜提前上市5~7天,优质果率明显提高,达到96%以上,较非创建区高出6个百分点。通过增施生物有机肥、秸秆循环利用等,核心示范区化肥应用较上年平均节约10%,辐射带动区化肥应用较上年平均节约4%;通过病虫害绿色防控和弥粉机施药,核心示范区亩均节约用药15%,辐射带动区亩均节约用药4.5%;地膜回收率达到100%。核心示范区蔬菜产量亩提高20%,增收4000元,亩节省农药、化肥投入400元。辐射带动区亩增产5%,增收750元,节省农药化肥投入100元。全县52000亩蔬菜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区增收4136万元,节省农药、化肥投入551.5万元,平均亩增收900元。
最后,通过推广新品种、应用新模式,减少了农药化肥投入,降低了农药残留,进而获得绿色高质高效蔬菜;通过秸秆还田利用,解决蔬菜废弃物随意堆放丢弃而造成的污染,美化了农村环境;物联网设备的应用,实现了农业生产高效管理、环境监测与智能化控制。通过手机APP远程对卷帘、风口、补光、阀门、施肥机等设备进行人工控制。进而大大提高作物的产量和人员的劳动效率,改善了设施农业生产条件,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产品溯源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