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辽阳辽金时代冮官窑址:薪火烛天三百年)
素手泥坯暖古城,银杯金盏惹君倾。
长河横展鎏金渡,窑火千年冠五京。
在辽阳城东30公里处,与千年山城燕州城隔河相望的太子河南岸,有一个小村子叫冮官屯村。这里是中国东北地区最早的窑址,分布在太子河两岸,被誉为“十里窑场”。
这座古窑址所烧以白釉粗瓷为主,白釉黑花和黑釉瓷器较少,也烧少量三彩器。规模巨大、器型齐全、釉色丰富,是当时的“五京七窑”之一。2013年被确立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冮官屯窑始于辽,金完颜雍在辽阳称帝,达全盛,至元渐衰而废,有“薪火烛天三百年”之说。目前东北地区唯一一处保存较好的大型手工工场遗存,是中国东北陶瓷手工业发展传播的源头,对东北乃至内蒙东部地区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冮官屯窑古窑遗址长1.2公里,宽0.5公里,其中河南岸长110米,高3至5米的断层积满了陶瓷残片,沿河岸向南一直到南山之下的玉米耕地中也有瓷片出土。早些年,每当夏季发洪水,大水漫过堤岸冲刷遗址,水过后就有大量瓷片铺在地上,俯拾皆是。这是一处分布数百平方公里、始于辽并沿用至金元明清的窑址群,是七八百年前著名的辽金“瓷窑务”(今称冮官屯窑或冮官窑),是目前东北地区唯一一处保存较好的大型手工工厂遗存,是我国北方窑口的集大成者。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对冮官屯窑址最早踏查和记述的,当属东北考古奠基人李文信先生,他在1955年就对冮官屯窑遗址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记录。在其调查报告《辽阳县冮官屯古窑址笔记》中,李文信描述道:“冮官屯在辽阳县东偏北约六十里的太子河南岸上,属该县十区(安平区)英守堡子村,本村为自然屯,居住农户170余户。村东西长约二里,北靠太子河,前有山(正名大东山),河山之间宽约半里。村后太子河由东向西流过,流水较急。南岸为高7—10米的高崖,河北是一片很宽阔的砾石和沙滩。据村人说河水逐渐南侵,清光绪年间最为显著,村中原有两条街道久已冲刷不存,最后一条街的位置约在今日河心。村中原有的关帝庙有正殿、山门,门前石碑两座,今已殿门不存,仅有石碑危立河岸,不久也有崩塌的可能。村中地势较屯东西两方稍高,系冲积黄土层。在常常崩塌的河崖断层中不断发现窑址、窑渣堆、建物址、灰坑等。瓷片、窑砖、窑具片、各种生活用具堆积很厚,有的塌落河中,顺水流出很远,如下游英守堡子和吊水楼村村民房舍墙上都有拾来的耐火砖就是明证,本村房舍墙上的窑砖支柱约占石块的15%。”
辽代,辽军征伐河北地区,将掳掠来的大批中原瓷窑重地(如定州、磁州)的汉人工匠集中于此,以河流为界,便于辽朝对工匠的军事化管理与水上运输。考古专家指出,辽阳冮官屯窑所出陶瓷的器形与工艺,与辽南京(今北京)的龙泉务窑及辽中京(今赤峰宁城)的缸瓦窑等著名窑口间存在着一定的风格延续性,冮官屯窑的窑工最初很可能是从龙泉务窑与缸瓦窑调拨过来的,后又受中原的磁州窑、定窑及南方福建的建窑工艺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辽阳冮官屯窑烧瓷以白釉瓷为主,也称辽白定胎。釉粗细并具,大多数瓷器以施用化妆土为基本特征,在烧制过程中有丰富的装饰技法,即有各类色釉装饰:刻划花、剔花、白地黑花、白地釉下绘划花,又有茶叶末釉、黄釉、红绿彩、低温铅釉三彩和印花白瓷、印花青瓷等三十多种;尤其是铁锈花技法突破了单色釉的局限,具有传统水墨画的艺术效果,并把中国的传统绘画、书法技艺与制瓷工艺结合起来,创造了东北古代陶瓷美学的新境界。
冮官屯窑烧造器物用匣钵入窑法。白瓷烧杯、碗、盘、瓶、罐等器,黑釉则烧大器,此外,还烧黑、白釉小俑、狗、马、骆驼等小玩具。器物烧制精美,纹饰铁花较多,剔花、刻花、划花器较少,胎体杂有红、黑色颗粒。其产品造型古朴、品种繁多、绘画娴熟、质地粗犷,极富北方民族特色,无论是小型器品还是大件的用品都非常精美。
在冮官屯窑出土的瓷器中,有辽白大碗、辽白大中小钵、各种折肩大小罐、瓷权、三彩葫芦、辽白定小碗、紫定小碗、兔毫碗、白釉高脚杯、茶叶末釉水盂、黑釉胆式瓶、黄釉四系瓶、各黑釉窑变执壶、黑釉三系瓶、白或黑釉玉壶春瓶、白瓷玻璃釉缠枝提梁壶、辽代白釉瓷八方狩猎图笔洗、辽三彩观音佛像等上乘精品。
冮官屯窑瓷器的釉色从辽晚期流行的三彩器、仿定窑的精细白瓷,到金代肥厚莹润的黑釉、酱釉、茶叶末釉器,无所不包。受磁州窑影响的化妆土剔刻纹饰,粗犷大气生机勃勃;白釉点褐彩器,为窑工取材太子河沿岸花花草草的自由创造,拙朴、奔放,独具风韵……到了辽晚期,冮官屯窑可能还烧造了不少钧釉瓷器。
冮官屯窑在辽金时期曾专门为皇室、官府烧造过等级较高的砖瓦窑,如绿釉凤首建筑构件标本等,这是事出有因的。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攻灭渤海国后改其国为东丹国,立太子耶律倍为东丹王,称“人皇王”。为防渤海臣民造反,辽太宗耶律德光采纳东丹国左相耶律羽之建议,徙渤海臣民于梁水之滨(辽阳),开启了辽朝对辽阳的实际统治与辽阳繁荣的开端。辽阳初为辽南京,后因国土扩展,定今北京为南京,辽阳改为辽东京。
金代的一代明君,被后世学者称为“小尧舜”的金世宗完颜雍在东京辽阳府起兵称帝,其母、舅乃辽阳渤海望族,金世宗多次巡游辽阳,并给予减免租赋等优待家乡政策。这一切,都说明作为辽金五京之一的东京在当时东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的中心地位,而创立为其服务的冮官屯窑这样东北地区最大的窑场,自然也顺理成章了。
冮官屯古窑在金代具有政府主导性质,其管理和生产陶瓷的机构是“瓷窑务”,该遗址曾出土有“公主梁”戳印字样的鸡腿瓶官窑器标本,此“公主梁”戳记款黑釉鸡腿瓶标本,是在冮官屯窑址的农户堆积瓷片中发现的。遍查辽金史籍,在辽金时期号称“梁国公主”的,仅为金代辽王完颜宗干之次女(徒单贞之妻),其兄弟即海陵王完颜亮。显然,“公主梁”戳记款的鸡腿瓶应为宫廷定制器。此外,在冮官屯窑还发现了“官”字款褐彩白釉钵标本及金末大真国蒲鲜万奴时期的“天王”款瓷片。
北京陶瓷专家对冮官屯窑的瓷片进行了检验,得出的结论是,“瓷化度之高,非民窑所能”,另就地理方位及胎釉特征看,证明冮官屯窑为辽金元时期的官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