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作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居恶性肿瘤之首。为改善肺癌的防治现状,推动肺癌早诊早治、提升肺癌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同时助力分级诊疗和“健康中国2030”的实现,2019年12月11日,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辽宁省肺结节诊疗会诊中心和沈阳市胸科医院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简称iLCC)正式启动。
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辽宁省肺结节诊疗会诊中心启动仪式
沈阳市胸科医院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启动仪式
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主席、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曾宪东副主任及省内外肿瘤、放疗、介入、胸外、病理等领域知名专家出席了启动会。会上,沈阳市胸科医院院长刘永煜对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的成立进行了专题汇报:近年来,“精准诊疗”概念的提出,伴随着诊疗技术的迅猛发展,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先进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如何为患者选择一个最优化的治疗方案是我们当务之急。所以“精准诊疗”更重要的是一种治疗模式的精准,而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是一种创新性肺癌诊疗模式,它将胸外科门诊、肿瘤内科门诊、肿瘤介入门诊以及放疗门诊从分散的地方,合并到一个中心区域内,使得各科室可以相互连通、相互学习,共同为辽沈地区的肺癌患者提供优质的专业的诊疗服务。
沈阳市胸科医院院长刘永煜
“一站式诊疗”铸造肺癌诊疗专业性“内核”
据了解,传统诊疗模式下,肺癌患者为了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常常奔波于多个专业科室之间,尤其是在治疗方案不统一的情况下,更是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延误了病情。同时由于患者缺乏科学的康复指导,术后康复管理不到位都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因此如何让患者在最佳时间内获得个体化、覆盖全病程的精准诊疗方案正是沈阳市胸科医院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积极探索的方向。
在沈阳市胸科医院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患者可享受到涵盖诊断、治疗、后期随访等环节的一站式诊疗服务。在诊断环节,患者可一站式完成专病挂号、胸部CT、介入穿刺、病理检查和基因检测;在治疗环节,由胸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肿瘤介入科、影像科、病理科等肺癌诊疗相关科室联合起来,真正将MDT多学科会诊落到实处。沈阳市胸科医院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从患者的初次就诊开起了MDT多学科会诊工作,为患者提供多学科个体化的诊疗方案。传统形式MDT会诊多是基于疑难病例的讨论,对于患者来说往往是事后质控,没有起到实时质控的作用。iLCC打破传统模式,设常规会诊专家组,每天常规出诊,第一时间为患者提供精准规范的诊疗意见。同时,iLCC设疑难病例会诊专家组,每周固定两天出诊,为一些诊治为疑难病例制定针对性的诊疗方案。此外,iLCC邀请省内外相关领域知名专家来院出诊及远程会诊,全面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在康复环节方面,通过义诊活动、科室微信公众平台、肿瘤知识大讲堂、知识讲座,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疾病教育、营养护理、运动康复知识以及心理疏导等康复指导。
支修益教授介绍:目前,沈阳市胸科医院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开启了全新的肺癌诊疗管理模式,在国内同领域中处于首创地位。它全面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全新诊治模式,让肺癌诊治更加趋于标准化。诊疗一体化中心不仅将我们的胸外科医生,呼吸科医生,肿瘤科医生等多学科团队集中在一个诊疗岛,共同为一个病人提出诊疗方案。不仅避免了病人奔波的劳苦,也避免了我们不同科系的医生,带有各自学科的角度,看待一个应该综合看待的问题。沈阳市胸科医院通过AI人工智能、EBUS、磁导航等先进技术以及专业的分子病理实验室为肺癌患者的精准治疗保驾护航。
支修益教授强调“肺癌防治工作重在预防和早诊早筛。通过胸部CT筛查加强肺癌早诊早治,可以有效地提高肺癌患者长期生存率,建议年龄50岁以上、有肺癌家族史、长期吸烟、长期接触煤烟或油烟、既往有慢性肺部疾病等肺癌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应该前往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进行早筛早诊。”
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主席、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
曾宪东副主任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癌症防治工作。沈阳市胸科医院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从技术层面为患者提供了非常科学合理的肺癌诊疗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社会医疗成本、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打造便民、利民、惠民的高品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造福沈阳百姓,为推动健康沈阳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宪东
沈阳市胸科医院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的启动,将一如既往秉承“胸怀仁爱、专注健康”的理念,从肺癌的整体防治现实需求着手,通过精准诊断、MDT多学科院内及远程会诊、患者管理等方面开展协作,带动区域肺癌一体化诊疗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要携手基层医院,规范肺癌诊疗,使身处不同地域的肺癌患者都能得到规范有效的多模式治疗,从而造福沈阳百姓,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更高质量的服务,为推动健康沈阳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