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权威声音】被非法集资“套路”了,到底该咋维权?)
《法治易读》栏目由网易辽宁联合辽宁省司法厅共同推出。
近期,金融风险防范是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非法集资成为很多网友关心的焦点,一旦陷入非法集资并遭到损失,应该怎样合法维权呢?
本栏目特邀辽宁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金融稳定处一级主任科员王轶玮做客网易辽宁直播间,解答这些问题。
王轶玮介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因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概括起来就是:非法集资,法律不保护,政府不买单。
案发后,非法集资参与人应当通过正确的渠道,理性的反映自己的诉求。因为非法集资案件往往牵涉人数多、涉及面广,在资金追缴、涉案资产处置等环节都要按照流程逐步推进,往往涉及时间较长。很多集资参与人反复上访,对工作不但没起到推动作用,反而占用办案人员大量时间精力,造成了负面效果。特别是有些聚众上访、闹访甚至采取极端行为围堵党委政府的、造成严重后果的,还会受到法律追究。
所以,最好的维权方式,就是在发现情况不对时第一时间报警,联系能够联系到的集资参与人一起报警,并积极配合警方调查取证,力争能够尽快固定证据,采取边控、冻结资产等手段,避免资产被不法分子转移,导致损失进一步扩大。同时要注意保管好投资过程中的证据,包括合同、转账凭证等,并按照警方要求及时提供,这样一是有助于赃款追缴,二是有利于认定涉案金额,予以量刑,三是有利于在后期返款时进行核实登记。
那么,百姓身边的非法集资有哪些形式,应该如何识别呢?
王轶玮介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非法集资是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目前,非法集资所涉及的领域很多,利用养老、旅游、新能源、房地产、分时度假、投资理财等由头进行非法集资行为最为普遍。
牢记非法集资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社会性四个特征,增强辨别能力。特征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特征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特征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特征四: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给您提个醒:
生活中发现疑似非法金融活动,有哪些举报投诉的渠道呢?
如果您在生活中发现非法金融活动线索可以向公安机关或有关部门举报,辽宁省有非法集资举报奖励制度,线索一经核实、立案,将发放2000-10000元的奖励。最便捷的方式为电话举报,省处非办非法集资线索举报电话为024-8627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