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天路”精神
总有一种情怀让人无限敬仰
总有一种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8月9日,国网沈阳供电公司援藏特别报道小组再次来到西藏那曲班戈县,在这片海拔4800米的雪域高原,用镜头和笔触记录沈阳公司第三批援藏同志在高原一线的身影……
从拉萨赶往班戈的路途中,依然是那片美景、依然是一群群过路的羊群,车厢里面依然是此起彼伏的吸氧声……
经过14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在当天22时抵达班戈县,由于卢国宁在拉萨培训,迎接我们的是崔而实、宫雁群、吕达夫和国网班戈县供电公司经理索巴塔清带领的藏族供电员工。时隔9个月再见,三名援藏同志面容憔悴、嘴唇黑紫、消瘦明显,不免让人心疼。
我们与班戈县公司有关负责人召开见面会,安排第二天的行程后,便回到宾馆休息。虽然有前两次赴藏采访的经验,对这里的情况有心理预期。但班戈的第一夜,依旧因为缺氧难以入睡,依然感到透骨的寒冷,想到援藏职工要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坚守,我们再苦、再难受,也是短暂的,也要坚持。
稀里糊涂地挨到了天亮,吃过早饭,我们跟随三名援藏人员和两名班戈县公司当地的藏族职工,前往距县城30公里的牧区普堡镇八村,采访他们开展的党日活动。
党日活动
看到供电员工的到来,牧民旺堆扎巴一家热情地出门迎接,记者在旺堆扎巴家中看到,桌子上摆满了酥油茶、自制酸奶、风干牦牛肉等过年才有的食物,欢迎我们的到来。沈阳公司援藏职工、班戈县公司综合部主任崔而实介绍,“牧区通电率较低,在沈阳公司几批帮扶人员的努力下,像八村这样的地区先后通上了电,他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对供电员工,特别是来自远方的援藏职工,始终怀揣着感恩之心。”
“咱们还是先干活吧。”崔而实招呼其他员工,为牧民更换破损的灯头和插座,把刚刚安装好的光伏发电板认真地检查一遍,旺堆扎巴一家就在一旁乐滋滋的看着。在整个服务过程中记者明显感受到,他们的动作要比沈阳慢很多,说话也断断续续上气不接下气。
活动结束后,我们难拒藏族同胞的热情,就在屋里坐了一会,由于语言不通,我们和牧民几乎没有沟通,但是他们还是会不断的把准备好的食品送到我们面前品尝。
这次党日活动只是班戈县公司党建工作的一个缩影,崔而实说,“9个月来,帮扶人员指导班戈县公司党支部开展了‘夯基础、求突破、勇争先’大讨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各项活动,并与县机关工委、县委办公室多次开展联合活动。2018年,班戈县公司党建工作在全县56家党支部中综合排名第四。”
我们通过“电网头条”把这次党日活动进行了全程直播,观看人数突破十万,四名参与直播的记者也因为含氧量过低几度缺氧。
党日活动后,已接近中午12点,这之前,三名援藏同志电话已经是响个不停。“‘321’保电方案应急措施怎么布置合理?报销出了点问题……”援藏同志徒弟们的一连串问题让他们急急忙忙地赶回班戈县。
在短暂的午饭后,我们再次回到班戈县公司,还是熟悉的环境、还是熟悉的面孔,不同的是更新后的安全生产例会制度、供电所职能、党建知识看板、业扩报装流程全部上墙,别有一番沈阳五星标准化供电所的风格。
在我们准备好摄像机后,三位援藏同志已经早早的投入到他们的工作当中。崔而实往返财务报销、党建资料整理两个徒弟之间;宫雁群指导新入职的才旦旺扎完善“321”保电应急措施、指导运检管理人员完成当日PMS数据录入工作;吕达夫带领营销人员开展台区普查、建立客户信息档案及台账。
崔而实
宫雁群
吕达夫
透过镜头,我们可以感受到国网沈阳供电公司援藏职工“缺氧不缺精神”的工作作风,他们一次次不厌其烦的耐心教导、一次次亲自示范,目的就是让藏族职工真正听懂、学会。
听说记者采访,索朗仁青非要对着镜头说几句,“我要感谢我的师傅吕达夫,他教会我建立使用CAD电子文档和手绘文件相结合的台区图纸文档,让我们很清晰的掌握区域内台区情况,干工作心里特别有底。”
援藏职工、班戈县公司营销部主任吕达夫说,“我们第三批同志与第二批做了充分的交接,并继续延续第一批、第二批同志缺氧不缺精神的作风,在班戈县公司积极开展帮扶工作。班戈县公司新成立了3个供电所,使得班戈县公司成为西藏电力公司66家代管县公司首家设置供电所管理模式的单位;班戈县公司联合地方政府破解陈欠电费催收难题,回收电费105万元,处理窃电3起,实现了班戈县公司查处窃电零的突破。完成多次重大民族节日、活动供电保障工作,建立安全生产、事故抢修等制度、措施20余项目。沈阳公司还为班戈县公司提供了车辆、物资等,大幅提升班戈县公司工作效率。”
看望小旺姆
忙碌的下午,让我们忘记了时间,工作人员陆陆续续的下班提醒我们看了一眼时间:18时36分。
在会议室,三名援藏同志拖着疲惫的身体和班戈县公司副经理巴才讨论着今天的工作。“正好记者朋友来了,我们去看看小旺姆吧,把她恢复的情况带回去,让沈阳供电公司的爸爸妈妈高兴高兴!”在巴才的提议下,我们一同去小旺姆家探望。
“小旺姆长这么大了”记者不禁发出感叹。时隔一年,小旺姆恢复的更加完好,个子高了、头发长了,更加讨人喜欢。只有仔细看,才能看出她嘴唇上一道浅浅的红印。小旺姆的父亲多吉坚层说,“我女儿术后恢复的非常好,援藏职工经常过来看她,感谢沈阳公司的帮助,让我的女儿和正常孩子一样快乐成长。”
离开小旺姆家已是晚上8点多,吃过晚饭后,我们继续拍摄援藏同志的生活日常。
他们宿舍依然是没有下水,上厕所依然是个大问题,但在他们看来这已经很不错了,因为大部分居民连上水都没有。
回到宿舍,三人各自回屋。宫雁群担心孩子睡了,今天没视频,就拿出一摞妻子和孩子的照片,整齐的排放在床上,享受温馨一刻。吕达夫热衷于玩游戏,但因为这几天胃痉挛,玩了几把就不得不卧床休息。崔而实则与父母视频,重点看看让他心心念念的拉布拉多犬。
我们进藏9个月来,除了忙忙碌碌的工作陪伴我们,其它的就是孤独,下班就回来,没有地方可去。这个地方天气就像爱哭闹的小孩,早晨是秋天,中午是夏天,下个雨就是冬天,紫外线很强,很干燥,氧气不到沈阳的一半。我们的身体因为此出现了很多情况,头疼、呼吸困难、胃疼、手麻都是经常事,在这儿生活的确很艰苦。但是想到前两批都挺过来,在加上公司给我们提供充分的后勤保障,就算再苦我们也能感到快乐。
援藏职工、国网班戈县供电公司运检部主任 宫雁群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第三批援藏同志后勤保障单位,国网沈阳市东陵区供电公司及时了解援藏同志生活需求,并提供充足的生活保障。
“老卢发视频了!”崔而实招呼吕达夫来到宫雁群房间。
“兄弟们好、记者同志们好!”援藏职工、国网班戈县公司副经理卢国宁热情的和我们打招呼,卢国宁到拉萨培训已有半个月之久,记者从视频中看到,卢国宁也消瘦了许多。
视频的两端大家开始互相调侃、互相揭短,难得的开心一刻……
采访手记
一天的采访顺利结束,本以为能睡个好觉,但依然因为缺氧难以入睡,依然感到透骨的寒冷……
又是艰难的挨到了天亮,我们准备启程回拉萨。三名援藏同志早早的来送我们,还为我们准备了路上的必需品,告别后,我们踏上了回拉萨的路程。
两晚一天的采访,我们无数次为他们的情怀所打动,无数次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真心的希望我们的援藏同志保重好身体,期待你们早日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