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辽宁联合辽宁省司法厅共同推出“法治易读”专栏,结合案件普及法律常识。近期,金融风险防范是热点问题,来看这样一个案例:
秦先生是做球鞋买卖的生意,殷某在炒鞋圈有一定的名气,秦先生与殷某建立初步信任后,秦先生开始跟殷某订鞋。秦先生在今年4月份在殷某那订了100多万的期货鞋子,到7月份仍发不出货。后来发现跟秦先生有同样遭遇的人有40多位,从今年8月份开始,陆续有人前往派出所报案,后据公安部门民警介绍,殷某连稳定的货源都没有,他接到单后,就在网上搜这些鞋子,有时候为了维持自己的信誉,用其收到的客户的钱高价收的鞋子来赔给客户,打造富豪人设、高价赔付的假象,这样相信殷某的下家越来越多,而下家在殷某那订了鞋子之后,把订货清单发在自己的圈子里面,下家的下线进行订鞋,这样雪球越滚越大,在殷某处的订单量达到约600万元。殷某基本靠“期鞋”圈钱。
这个案例是江苏镇江警方近期破获的一起涉案金额高达600万元的“炒鞋”诈骗案。炒鞋“暴雷”的案子,今年已发生多起。对于一些阿迪、耐克、AJ的限量款鞋子,在货源比较紧缺而又有很多人想买的情况下,“炒球鞋”这样的交易在当前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一双官方售价一千多的球鞋,放在网上轻轻松松就能卖到1万多元,超高的利润,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其中,特别是95后00后的年轻人甚至是未成年人,觉得来钱快、来钱轻松,动动手指就能赚钱。炒鞋已经成了一些人梦想发财的途径。但这条路靠谱吗?来看看本期《法治易读》栏目邀请到的辽宁华恩律师事务所韩耀竹律师的分析。
按照韩耀竹律师的意见,一双千元的球鞋,不具备稀缺性又非纪念款,被炒到几倍的价格,本身就是不正常的事。炒鞋交易,通常是买家先打款给卖家,卖家再发货给买家,卖家收到款项的同时,因为鞋子疯狂涨价,想按事先约定好的价格发给买家是不可能的,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纠纷。另一方面鞋子有它实际的价值,市场波动比较大,热度一过,鞋子存在掉价或者卖不掉的风险。而且在炒鞋的过程中,鞋子基本在特定的圈子里流通,像击鼓传花一样,在层级销售的体系中,中下层的卖家就成了这种“击鼓传花”游戏的接盘者,谁接到最后,谁就损失越大,这些囤货的人损失就很惨重。
另外,在这些球鞋到了“炒”这个阶段,球鞋实际就脱离了“穿”的功能,更像是一个金融产品或者一场“赌博”。我们把上述诈骗案中的“鞋”的名词换为“金融产品”,更容易理解,就会发现“炒鞋”的过程其实和一些金融诈骗案件具有高度的类似。其实鞋子是根本没有的,最终靠“期鞋”达到圈钱的目的。
给您提个醒:结合本案例,“炒鞋”行业的背后可能还存在其他的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传销等涉众型的经济金融违法犯罪问题。因此提示:不管是炒鞋还是炒币,不管炒的东西是什么,我们必须擦亮眼睛,看到这种形式背后的金融陷阱,认清这种变相的金融骗局。特别提示年轻人,不要相信一夜暴富的奇迹,天上不会掉馅饼!
征集:各位网友,关于本期栏目谈到的问题,您还有什么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吗?如果有,可以在跟帖中留言告诉小编,专业律师会解答您的疑问。
同时,如果您有关于金融风险防范方面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在跟帖中告诉小编,小编会邀请律师为您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