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攻山头”到“稳阵地” ——辽阳石化因时而动加快高质量发展)
今年前三季度,在装置全面大检修且有效生产时间大幅减少的情况下,辽阳石化累计加工原油606万吨、外销商品604万吨、实现主营收入340亿元,上缴税费8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18%、16%和33%。
“扭亏脱困、俄油项目建成投产、装置检修成功复产”。2017年以来三年间,辽阳石化全面完成了“三年三步走”目标,取得了持续盈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装置高效长周期运行等“攻山头”全胜。
站在新起点,面对炼化行业新一轮“大洗牌”严峻形势,今年以来,辽阳石化按照集团公司提出的俄油整体平衡新要求,发挥检修改造后装置新优势,开足马力提高俄油加工量,在实现安稳长满优的前提下,优化产销衔接和控本降费,不断开启从“攻山头”到“稳阵地”的新征程。
稳固“三提三降”成果深度优化增效
10月15日,随着芳烃尾气压缩机的正式投运,辽阳石化裂解装置轻质化改造项目全线贯通,年可创效近亿元。与此同时,通过优化装置运行开展的低硫船燃调和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实施中,项目完成后,同样年可增效近亿元。
辽阳石化坚持“一平稳四优化”工作方针,突出全领域、全方位深入对标和达标,围绕提高装置负荷率、提高运行平稳率、提高产品贡献率和降低设备故障率、降低消耗、降低费用等“三提三降”,紧盯全流程生产要素,提升生产优化和成本管控水平。
辽阳石化深入挖掘公用工程潜力,实施凝结水回收改造、消防水管网整治、地下水泄漏治理,完成483台疏水阀整治、冬季停运伴热线,今年前9个月,累计完成节能量2.38万吨标煤,提前完成计划值。
根据市场变化,辽阳石化灵活调整柴汽比,提高航煤产量,多产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环氧乙烷、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高效产品。大力开拓市场,千方百计把增量产品销出去。上半年,销售对二甲苯31.7万吨,同比增利1.84亿元,销售成本下降20元/吨,增效630万元。强化成本费用控制,推进班组成本核算,上半年,炼油完全加工费228元/吨、化工现金加工费1471元/吨,完成炼化板块考核指标。此外,辽阳石化实施的“新20条龙”优化措施,上半年,累计优化增效2.18亿元。
稳健“控油增化”策略推进转型升级
今年,辽阳石化按照“控油增化”的总体思路,实施了石脑油重拔、精制增产航煤、裂解装置加工柴油等多项举措,上半年共减少柴油产量19万吨、增产航煤6万吨。
10月25日,辽阳石化经过大检修扩能改造的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老装置重新运行82天来,焕发出令人赞叹的新活力——装置改造后实现达产达标,生产负荷稳定在100%,产品产量、纯度和收率全部达到设计要求。
9月27日,辽阳石化30万吨/年高性能聚丙烯项目正式进入主体装置建设阶段,项目建成投产后,不仅延伸炼油和化工下游产业链、增加化工产品种类及高附加值产品,还可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辽阳石化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控油增化”、推进化工业务转型升级又迈出坚实一步。
在集团公司的关怀支持下,辽阳石化加快10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和200万吨/年芳烃改扩建“双百”工程建设,推进化工业务转型升级,利用炼化一体化优势完善和延伸化工产业链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瞄准调结构、强弱项、补短板,辽阳石化推进催化干气利用、环乙酮分离等“短、平、快”项目,确保环氧乙烷管线年内投用,在提高安全系统的同时,降低运输成本。
稳控“磨合期”进入长周期运行新常态
8月13日,刚刚经历了第一次大检修的俄油项目气分装置产出第一罐含水量≤20ppm的优级品丙烯,装置生产重回“优时代”,延续了在无任何脱水设施前提下,产出优级品丙烯。
经过67天装置停工检修改造后,辽阳石化迅速调整工作重心由“开得好”向“开得稳”阶段转换。通过全面提升装置运行效率,保证装置安稳满负荷生产。不仅如此,辽阳石化还立足于抓预防、抓过程,全面加强生产受控管理,严格落实巡检监盘制度,在生产装置同比增加26套的情况下,今年,主体装置累计运行平稳率达到99.84%;通过深化工艺防腐、循环水管控、仪表自控率、工艺报警专业管理,工艺联锁投用率达到100%。
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挑战。辽阳石化紧密围绕生产经营中心,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依靠政治优势发展企业,努力践行“种子队”使命担当。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以科技创新抢占转型发展制高点,持续深化改革释放活力动力,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