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牢记总书记嘱托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打造辽阳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好坏,特别是对于辽阳来说,既有老牌国企辽阳石化,又有享誉全球的民企忠旺集团,而且,辽阳是全省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如何为企业做好服务、让企业家愿意扎根辽阳;如何推动辽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凝聚加快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和全面建设“四个辽阳”的强大动力,这是摆在辽阳市委、市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辽阳石化公司和辽宁忠旺集团考察,提出支持壮大国有企业、扶持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论断后,市委、市政府更是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把优化营商环境、聚焦服务发展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努力打造辽阳营商环境金字招牌,营造营商环境“辽阳气候”。
一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重大方针,率先为营商环境出台地方性法规,颁布实施《辽阳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局,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率先建立行政审批“视频工作站”;率先做到政企互商,推出电网工程项目审批改革的7个方面18条具体措施,审批时限缩减30%以上;率先推行通信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审批时限压缩至30个工作日。制定了包括《关于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毫不动摇支持保护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1+10”系列文件,扎实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辽阳落地见效。
加快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全面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线上“一网通办”,“辽阳政务服务网”对外公开发布市、县两级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3962项,提供网上可办申请事项2941项,市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累计受理办理各类业务5072件。截至目前,市级网上公开可办事项656项,占事项总数72.81%。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线下“只进一扇门”,市级共有305项政务服务事项集中办理;推进政务服务“一窗”分类受理,解决了企业和群众办事长期多个地点往返跑的问题;取消、下放和调整政务服务事项436项,进一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厘清了市、县两级的职权关系;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实现工程项目审批“一件事”到一个窗口办结,15个部门(单位)和市政公用部门集中到市政务服务大厅,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并联审核、窗口统一发件”的业务办理模式。实现首批100个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按省里要求提前4个月实现30个高频事项“不见面”办理的工作目标。
结合实际抓好专项整治工作。制定了《辽阳市开展“营商环境建设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方案》在省规定动作基础上,针对第三方评估提出的企业、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增加了获得用水、获得用气等6+1项具体措施,形成了共5项整治内容、20+1项推进措施。从目前完成的情况来看,整治效果较为明显:市、县两级均实现首批100个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精简小微企业用户办电手续,“线上办电”率达到95%以上;国家各项减税政策措施全部落实到位,企业减负受益;8890综合服务平台完成整合,受理投诉的主渠道作用发挥明显;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5个工作日内;按照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方式,在全市范围内推行42项行政许可事项“证照分离”改革工作;不动产登记实现5日内办结;获得用水办理时限压缩至20个工作日,获得用气设计时间和施工时间大幅缩短,企业群众用水用气更加便捷。
开展政府失信专项整治。按照《政府失信行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部署,我市严格按照整治内容及实施步骤开展工作。通过摸底调查,形成了失信问题台账,截至目前已解决147项失信问题。
发扬“店小二”精神,实行项目管家制度,由规上企业全部配备管家延伸到“千名干部包千企”,上半年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392件。市营商局走访调研副市级以上领导干部包扶的63户大型企业,梳理出245条问题,提交到市“五包五促”工作领导小组分类研究。以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为标准,制定了全市《“千名干部包千企”主题活动考核奖励办法》。同时,加大营商环境诉求案件办理力度,有诉必查、有查必果,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今年以来,辽阳市营商局共承办营商环境投诉案件38件,办结31件。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在辽阳市,良好的营商环境已经转化成生产力。一年来,辽阳市工业经济量质并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始终位居全省前列,企业营业收入、利润和税收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而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0%、县(市)区财政收入的80%、新增就业岗位的90%都来自于民营经济。
对标国际,努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辽阳永不止步。未来,辽阳仍将持续提升和优化营商环境,以优质的环境吸引优秀的企业和人才,加快推进辽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