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文明铸城市之魂)
一座辽阳城,半部东北史,横贯数千年,文明不断流。
在这片土地上,山川秀美,河流汤汤;在这片土地上,文化深厚,人杰地灵;在这片土地上,人们齐心协力,用行动引领文明风尚,铸就城市精魂。
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辽阳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注重细节、多向发力,融入“创城促振兴,创建惠民生”的理念,把改变硬环境与改变软环境相结合,将教育人与提高人相结合,着力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和市民的幸福指数,重结果更重过程,城市面貌明显改观,市民素质明显增强,城市品位明显提高。
“众志成城” 向文明发力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新一轮号角早已吹响,辽阳市从上到下,从老到幼,从干部到群众,从城市到乡村,源源不断汇聚力量,向文明出发,让人们看到了“众志成城”的新时代内涵。
辽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以上率下,强力推进。
辽阳市委书记、市长靠前指挥,密集调度;8名副市级领导负责优美环境组、优良秩序组、优质服务组、文明创建组和指挥部办公室等8个工作组;市文明委领导坚持每天深入街道、社区、窗口单位专题研究部署创城重点工作;四个迎检城区健全体制机制,明确领导责任,坚持台账式管理、工程化推进,确保每一项任务的落实;各级文明委发挥统筹规划和督促指导作用,把文明委成员单位的力量充分整合;各相关部门发挥各自优势,主动作为,有力地推动了辽阳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辽阳市结合“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将正在开展的“五包五促”活动主动融入到创城工作中,通过“包创建,促文明”新载体、新方式,市级领导包乡镇(街),县级领导包社区(村),党员干部包户,一包到底,问题在一线发现,困难在一线解决,民情在一线落实,民心在一线凝聚。
在基层,全民参与创建的热情与日俱增:
从自觉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行人,到斑马线前停车礼让行人的司机;
从烈日下汗流浃背的交警、执法人员,到文明宣传、规劝引导、咨询、捡拾垃圾等的文明志愿者;
从走向文明创建第一线的173支郭明义爱心团队,到供志愿者、环卫工人等群体歇脚休息的500余处“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和208处“爱心驿站”;
从迎着朝阳清理垃圾的环卫工人,到24小时不关机以社区为家的社区工作者,自觉清理楼道垃圾的居民……
辽阳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和积极性投身其中,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昼夜兼程。
创建惠民 给幸福“加码”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了谁?辽阳从创城之初便给出答案——老百姓。
“创城促振兴、创建惠民生”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落在具体举措上。辽阳市针对创城中暴露的短板,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找准症结,一项措施一项措施地抓好整改,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变化,实实在在享受到成果。
在群众最关切、感受最直接的老旧小区改造、民生重点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升级等问题上,市区两级财政累计5亿元资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逐一解决,专项整治。辽阳市白塔区对全区258个老旧居民小区1880栋居民楼进行改造,综合改造20个老旧小区。宏伟区维修老旧小区路面台阶15000平方米,粉刷楼道2985个单元,维修进户门1318扇。太子河区累计铺设沥青路面1.3万平方米、彩砖路面5000平方米。
辽阳市拆除违建约83497平方米;铺设51条街巷道路共26万平方米、人行道工程10万平方米,安装路灯杆320基;查处交通违法行为42000多起,通知车主挪走僵尸车150余台,拖移41台,施划停车泊位18000个;清理探头市场230余处次,清理店外经营和流动商贩2万余人次;升级改造公交车报站系统,市区出租车全部实现自动机打发票;安装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桶8766个,对10条重点街路进行轮回式深度清洗;出动执法检查3200人次,检查网吧场所850家次,共处罚违规经营网吧13家。
“小区更整洁了,设施更完善了,道路更顺畅了,创城惠民看得见。”这些是老百姓的心声。
城市环境提升,乡村也要更美丽。
辽阳市扎实推进道路硬化、村庄亮化、卫生净化、环境美化、村屯绿化、管理优化,建设升级版美丽乡村108个,让城乡居民共享文明创建的成果。
崇德向善 向文明迈进
今天的辽阳,一股蓬勃生长、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辽阳市充分运用新闻、社会、网络等多种宣传方式,调动广大市民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辽阳市直媒体开设“创建文明城市”专栏,深入宣传创城工作。辽阳广播电视台设计了“文明说吧”“创城故事”“今日聚焦——创城问题发现”等栏目,开设“手机拍客”“媒体曝光台”等栏目,发动群众对身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增强群众的责任感。辽阳日报、辽阳广播电视台开设“创城新发现,文明成习惯”栏目,使创城宣传工作更加深入人心。辽阳广播电视台《电视问政》栏目围绕文明创建主题连续6期进行报道,营造了创城工作的浓厚氛围。
这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
2019年前三个季度,辽阳市“文明辽阳”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11项,发布《文明辽阳市民公约18条》,开展文明旅游系列评选、出租车行业竞赛评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社区,建设泰和园市民文明示范广场,建设标准化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道德模范“五进”宣讲,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等,全面提升是对城市综合实力、内在魅力、发展活力和人文素养。
漫步城乡大街小巷,无论社区宣传栏、街路墙体、桥体、围挡,还是商场、银行、行政服务窗口,无论翻阅报纸或是打开电视,制作精美、各具特色的公益广告赏心悦目,将传统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相衔接,成为引领社会文明的风向标,不断向人们传递向善向美的正能量。
榜样力量无穷。辽阳市制定了“五德”实施细则,建官德榜25处、师德榜15处、医德榜12处、商德榜6处、艺德榜2处,宣传“五德”典型102名;评选出十大道德模范、十大最美文明家庭、十大好人标兵、出租好司机、最美女职工、学雷锋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省道德模范唐革军、王绍永、孙欣,“辽宁好人·时代楷模”李玉萍,南门岗协警李琨乘……无数好人好事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创城,既是对城市管理者魄力和智慧的考验,也是对辽阳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考验。我们正在接受考验,更期待着,这份上下一心的努力和付出,将换来一座城市更加美好的明天。
文明,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心怀梦想的辽阳儿女必将以更加高昂的姿态、更加文明的力量,向着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自信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