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时代东北振兴】 来这个“硬核”博物馆 看新中国首枚金属国徽是咋造的)
坐落于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首座以工业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9月20日,“新时代东北振兴”网络主题采访团记者来到这里,感受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和足迹。
中国工业博物馆有通史馆、机床馆、铸造馆、汽车馆、铁西馆等多个馆区,珍藏着大量和工业有关的文件和机械。铸造馆内陈列着多个“世界之最”。
气势恢宏的大型设备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铸造馆基本保持了原铸造厂翻砂车间原貌,全面展示了一个大型铸造车间应有的全套设备。
通过这些场景,参观者能够真实感受到当年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
上世纪60年代,沈阳机床厂制造的大型机床。
机床馆的展品中包括众多的车床、铣床、钻床、镗床、磨床以及组合机床等,展品的年代跨度很大。
老式的机器看上去冰冷,却凝结着一个个时代的记忆,更见证着中国工业发展的轨迹。
通史馆展示了不同时期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
沈阳素有“中国工业摇篮”之称,百年工业文化吸引着众多参观者前来。
在这里,你还会了解到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的前世今生。1950年9月,国家把铸造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的任务交给沈阳第一机器厂(后更名为沈阳第一机床厂),工人们克服重重困难,奋战了一个多月,终于提前20天制成了第一枚金属国徽,挂在了天安门城楼上。现在馆藏的是原比例的复制品。
博物馆的文物馆藏丰富,小到温度计、存折、手表、打字机,大到蒸汽机车头、导弹、中东铁路钢轨,都是最“硬核”的时代印记。
汽车馆里可以看到世界和中国汽车工业的轨迹。这里有最早期的“老爷车”、百年前的奔驰等名车,当然,也有中国制造的优秀汽车品牌。
绿色环保是现代工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博物馆里展示的以绿色能源为主的未来小镇沙盘,承载着美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