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岁半的小婉琪在家吃松仁儿时出现呛咳,家长发现孩子呼吸困难,随即赶到沈阳市儿童医院。
耳鼻喉科门诊接诊医生孙妍发现患儿已经出现紫绀、呼吸微弱等情况,对其进行了海姆利克法紧急处理,但是患儿状态并未见明显缓解,高度怀疑又是一例凶险的气管异物。
耳鼻喉科门诊护士迅速通知病房以及联系手术室,孩子到达病房后,耳鼻喉病房主治医师李兴伟在直接喉镜下挑喉查看了患儿喉部未见异物存留,再一次肯定了非喉部异物而是气管异物的诊断,必须全麻下行支气管镜探查取物。
此时由于挑喉、吸痰、吸氧等一系列措施,孩子状态有所缓解,血氧饱和度也爬升到90%左右,但是病房全体医生护士不敢有丝毫怠慢,大家觉得必须立即实施手术。
就在忙而不乱的进行抢救的同时,孩子的状态突然又急转直下,血氧脉搏都在下降。李兴伟医生给孩子进行心肺复苏,护士孟娇抱球,同时直接把看护床往手术室推,大家争分夺秒,上演现实版“生死时速”。此时耳鼻喉科张新利主任以及麻醉科医生吴坤、王师建已经接到通知并做好抢救准备。进行气管插管、吸氧后孩子生命体征逐渐恢复,为取出异物创造了良好条件。
张主任术中看准时机,经口导入支气管镜,见异物就卡在声门下部,于是果断钳取出异物。原来卡住孩子的是一口嚼碎的松子仁!
术后大家仍然不敢懈怠,由于孩子缺氧时间较长,不能排除没有脑部损伤,患儿马上被送进ICU病房。医护人员的高效救援为孩子的康复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三天后小婉琪从ICU病房返回到了耳鼻喉病房。这一场命悬一线,生死时速的救援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医生提示:
花生、豆类、松仁等一些植物性异物由于其含有游离脂酸,对气道粘膜刺激性比较大,可发生弥漫性炎症反应,促使气管支气管粘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临床上称“植物性气管炎”,再此警告广大家长不要给三岁以下孩子喂食这些食物。
若孩子有咳嗽或呼吸困难症状时,请及时到市卫健委指定的小儿气管异物定点医院——沈阳市儿童医院就诊。
时间就是生命,抢救争分夺秒,沈阳市儿童医院组成专业救治团队,引进高精尖设备,建立规范流程,开放绿色通道,为我市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打造了一条“黄金抢救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