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圆月,照亮人间团圆与欢聚,也让一些孩子落寞的脸庞格外让人心疼。这些孩子有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
2019年起,每年中秋前夕,沈阳六一儿童医院圆梦团都会发起中秋圆梦活动,倾听留守、残障、困难儿童背后的故事,也将点亮一张张灿烂的童真笑脸。 今年,我院联合辽沈晚报发起圆梦活动,征集留守儿童微心愿和圆梦人,同时,邀请有爱的你一起为孩子们策划一个温暖快乐的中秋节。
一两个月才能见一次妈妈 她数着日子盼妈妈回家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宝,含在嘴里怕化了,拿在手上怕碎了。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孩子,父母为了让孩子生活得更好,背井离乡出去打工挣钱,把孩子扔给了老人,虽然老人也会极尽所能去照顾这些孩子,可是这份缺失的爱在孩子心理还是留有小小遗憾。
法库县十间房镇中心小学的崔雨鑫的妈妈在外面打工,一两个月才能见一次妈妈,她从小就是姥姥姥爷将其带大,自从她懂事起,她就把对妈妈的这份思念藏在了心里,每次快到妈妈回家的日子,她就开始数日子过,盼着早一点见到妈妈,哪怕早一分钟也可以。
也许是从小就和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养成了她自强自立的好习惯,在别的孩子还在妈妈身边撒娇的年纪,她已经学会自己洗衣服,帮姥姥收拾家务,姥姥也很疼她,不让她干活,可她看着姥姥脸上的皱纹在逐渐加深,她更加心疼姥姥," 我记得小时候,姥姥干了一天地里活,回来时已经很疲惫了,可是回家都没来得及歇息,又忙着给我做饭,姥姥的背在一点点变弯,我真的特别心疼姥姥。"
在学校,雨鑫是个品学兼修的好孩子,在做学习委员期间,哪位同学在学习上有困难,她都会热心帮助,曾多次获得 " 三好学生 " 等荣誉称号。她说," 同学们对我都很好,学习上大家互相帮助,我们都是好朋友。"
在姥姥心目中,雨鑫是个特别懂事的孩子,有了她,家里才欢声笑语不断,姥姥记得,有一次她生病了,雨鑫把药和水送到姥姥跟前,看着姥姥把药吃完,让姥姥躺在炕上好好休息,自己独自去干活,姥姥心疼不让她去干,她说," 姥姥,妈妈和小姨都不在您身边,我在不帮你干活,那你不白养我了吗。"
说着姥姥流下了眼泪," 她生下来就一直跟着我,她爸妈分开了,但我们会尽可能的弥补父母所没能给她的,她坚强,学习好,这点我是最放心的。"
因为姥姥、姥爷身体不好,放学回家的时候崔雨鑫更是个小忙人,打扫屋子、洗衣、做饭、喂鸡,反正只要是能干的她都要干,她就是希望自己在家的时候能让姥姥姥爷歇一歇。而每次在家里干活的时候,她都要换下校服,穿上自己的旧衣裳。姥姥常说:" 我这孩子好啊,懂事啊,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别人家的孩子还在玩呢,她回来就洗衣服、喂鸡、打扫院子,一刻都没有闲着啊。苦了这孩子了。"
尽管姥姥褶皱的脸上常常挂着愁容和愧疚,崔雨鑫却没有让生活的压力在心头留下阴影,用自己的那双小手和对生活的热爱,塑造了一个自立自强、品学兼优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