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辽宁教育部门全力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入学)
又是一年秋季开学季,眼下,考上大学的新生们正在整装行囊,满怀喜悦与期待,即将踏上新的求学路。这其中不乏来自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依托不断完善的学生资助政策,辽宁省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采取多项有力措施,全力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新生入学圆梦。这些学生正在卸下包袱,即将轻松愉快地踏入大学校门。
NO.1
本溪市桓仁县一对来自低保困难家庭的龙凤胎兄妹,今年同时高考,分别考入沈阳建筑大学和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家里靠母亲打零工维持生计,家庭经济十分困难。这对兄妹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就到所在县资助管理中心顺利申请到了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他们不再为学费而发愁了。孩子母亲十分感动,眼含热泪,激动地说:国家资助政策让我家兄妹都能够获得上大学的机会,这真的是极大地为我们家减轻了经济压力,国家的资助政策真好。
NO.2
某朝鲜族高中姜同学是建档立卡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中期间依靠国家助学金的资助(每年2000元)顺利完成高中学业,今年考上了辽宁理工职业学院。由于该校是一所民办高校,学费相对较高,姜同学申请办理了最高限额为8000元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在收到随录取通知书发放的《高校本专科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后, 得知省里有关部门和高校会继续资助自己完成学业,能够减轻家里经济负担,他心里十分高兴。
NO.3
吕同学是凤城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孩子,是新疆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研究生,幼年丧父、母亲改嫁,自幼与奶奶相依为命。75岁的奶奶患有疾病,卧床在家,生活不能自理。今年8月份,吕同学再一次到凤城市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办理了6800元生源地助学贷款,解决了上学的燃眉之急。6年来,生源地助学信用贷款为他解决了29600元的学费和住宿费。如果没有国家助学贷款,对他来说根本不可能完成研究生学业。他表示,“将来毕业后,一定要立志成才,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以此回报父母,报效祖国。”
随着我省学生资助政策的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安心、顺利进入高校学习。今年录取的大学生,完全可以实现“三不愁”。一是入学前不用愁,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向当地教育局资助中心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用来交学费和住宿费,上学期间的利息由国家替你付给银行;二是入学时不用愁,马上就要去大学报到了,可一时既没筹够钱,又没来得及在今天家庭所在地办理国家助学贷款,怎么办?不用着急,学校在新生报到现场开通了“绿色通道”,如果你是建档立卡、低保、特困救助供养、残疾或者其他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带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表》和已有的相关材料复印件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三是入学后不用愁,入学后,所在学校资助管理部门会摸查新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根据困难程度确定合适的资助方式。比如,国家励志奖学金用来奖励优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用来补贴生活费;临时困难补助用来缓解突发性困难;国家助学贷款用来解决学费、住宿费;勤工助学帮你一边赚生活费,一边提高实践能力。
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26日,我省各县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共为3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贷款金额2亿元。全省各市、县将整合工会组织、慈善机构、企业赞助等资金,专门用于“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资助项目”,预计将有约近万名新生受益。
此外,根据教育部《关于取消一批证明事项的通知》和辽宁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我省取消了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层层盖章的规定,学生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只需现场签署个人承诺书,不再需要提供繁复的证明材料,大大简化了办理手续。同时,我省将有贷款需求并符合条件的学生相关信息提前录入到国家信用助学贷款系统里,使助学贷款办理更加快捷、顺畅。每个需要贷款的学生,只要到户籍所在地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申请,仅需几分钟,就可以完成贷款申请手续。各地资助管理部门采取多种暖心措施,减少贷款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有的指派专人,将贷款设备运抵乡镇学校,学生和家长无需到县城就可以在家门口办理。有的针对本地贷款人数较多的情况,专门为学生和家长准备了休息室,免费提供复印业务。有的工作人员经常放弃午休时间,对前来办理贷款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家长真正做到了“体贴服务”,确保“一次办成”。通过多方努力,我省学生资助政策得到有效落实,社会反响良好,我省没有1名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放弃上大学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