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红崖子镇]打造花生产业发展高地)
近年来,红崖子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着力构建“花生+”发展模式,打造花生自主品牌,促进花生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红崖子花生产业步入新时代。
在红崖子镇村民心中,这一串串土生土长的花生就是致富路上的“金豆子”。全镇花生播种面积达10万亩,水利设施逐步完善,土地流转日益提速,走遍全镇基本找不到一处闲田。这也促使看好花生产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主动走出去,寻找新的土地资源。汤屯村种植大户佟绍军告诉记者:“红崖子土地比较饱和,有很多人去绥中包地。我们是8家包了1600亩地,连种带收,都是机械作业。科学种田,每亩地能打七八百斤花生,赶上市场行情好,能收入六七百块钱。”
2010年“红崖子花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并带动了望海、郭家、围屏、南大、碱厂等乡镇花生产业发展。几年来,有2000余人走出兴城,前往大连、天津、山东、河北等省市从事花生产业。
小小花生在不断向外扩张版图,已然成为撬动红崖子镇乡村振兴的有力杠杆,既叫响了红崖子花生品牌,又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目前,红崖子镇已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花生集散地。2016年在红崖子村建成的花生物流园年交易量约20万吨,年交易额达16亿元,来自广东、福建、山东等地的客商蜂拥而至,产品畅销到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除了外销,“红崖子花生”因黄曲霉素含量几乎为零、口感好等独特品质,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今年6月入驻红崖子镇的招商引资企业辽宁季丰食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家计划投资3000万元、年产值超亿元的花生烤果企业,3条主要生产线在8月份已经投产,其中咸干花生、焦糖花生等花生产品年产量预计达1.5万吨。
如何让“红崖子花生”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经济效益?几年来,红崖子镇依托花生资源优势,以工业化思路发展农业、以产业化要求经营农业、以合作社形式组织农业,突出“农”字号龙头带动,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形成“产、储、加、销”一条龙花生产业体系。
辽宁正业集团新农业花生产业就是极具代表性的全产业链发展企业。正业集团集花生良种研发繁育、有机花生基地种植管理、花生系列产品生产加工、国际贸易、农产品检验检测于一体,多个系列花生产品年加工出口量近2万吨,远销20余个国家和地区,正业品牌商标已在日本、美国、欧盟注册。其生产部负责人邢飞介绍说:“我们利用红崖子镇花生产地资源优势和花生品质优势,发挥正业集团农业龙头企业的效益和正业品牌在国际市场的效益,把红崖子花生产品进一步推入国际市场,不仅赢得国内外客户的认可,还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村民收入提高。”
龙头企业让“红崖子花生”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在带动农民“钱袋子”鼓起来的同时,也推动了福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本土深加工企业的诞生。目前,红崖子镇有规模的花生初加工企业5家、花生出口资质企业3家。应运而生的花生协会1个,种植合作社54户,花生加工、收购户446家。此外,红崖子镇多措并举把建档立卡户“嵌”到产业链上,把企业“连”到扶贫线上,共同带动建档立卡户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从单打独斗到组团发展,从传统农业到现代产业,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春光……红崖子镇将优势产业做大、特色产业做优、支柱产业做强,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花生产业流动,切实把农业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夯实了富农强镇的基础。2018年红崖子镇被确定为国家产业兴村强县示范镇。
红崖子镇党委副书记赵东昕告诉记者:“为壮大花生产业,今后红崖子镇要在以下3个方面下功夫。一要依托正业花生公司,打造花生良种繁育基地,通过销售花生良种提高花生亩产值。二要围绕花生深加工做文章,支持正业花生小食品、福康花生油、季风花生烤果等企业做大做强。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再引进花生油、花生酱、花生烤果企业,建设花生产业园区,实现红崖子花生从薄利多销到高附加值的转变。三要树立品牌意识,形成一批有市场影响力的优质品牌,扩大红崖子花生的影响力。此外,红崖子镇要以花生产业为依托,建设辽宁特色花生小镇,实现乡村振兴。”
崛起一个产业,惠泽一方百姓。具有“辽宁特产之乡”美名的红崖子镇,正沿着规模化生产、品牌化创建、企业化带动的产业之路,开启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