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程义伟画牛—沈阳桃仙机场主题画展)
7月28日,“程义伟画牛”主题画展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启幕,展览由沈阳书画院、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主办,共展出程义伟创作的牛主题绘画作品60多幅,展览将持续三个月。
这次以牛为主题的大规模画展,是对成长于黑土地的学者型画家程义伟的文化人格、他所践行的人文精神的完整呈现,是对他的艺术理念、绘画美学思想和艺术个性的完美诠释。
辽宁省文联名誉主席郭兴文(左)为程义伟画牛展题字
来宾参观画展并合影
程义伟主攻山水画,是当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又善于画牛,被誉为“关东一牛”。程义伟画牛,是性情使然,修养所致,更是灵魂所系,是精神追求。
从牛被驯化为耕畜,人类进人农业文明,已经一万年了,东汉画像石上就在这样“二牛抬扛”的画面,今天的藏族农区还可以见到一个人赶着两头牦牛拉犁耕地的情景。这样的情景支撑了世界上万年,这一万年来人类文明的基础就是它。在中国著名艺术评论家、画家王鲁湘看来,“牛是所有中国人的恩人。所以,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郭沫若建议把牛命名为‘国兽’,以牛的吃苦耐劳和牺牲精神激励国人与强虏作持久的抗争。”向牛学习,做一个鞠躬尽瘁、死而不已的善人、老实人、无私奉献的人。如果有人做到了这样的境界,我们会赠送他一个称号:老黄牛。
程义伟是牛年生人,他喜欢牛,钦佩牛的精神。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他喜欢鲁迅先生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在中国的汉字中,只要是与牛搭配的,其文化内涵、寓意或者意象,不是有着那么点儿牛劲儿,就是有些牛的精神。如牺牲,古意为以牛充当的祭品;脾气倔如牛的,则被称为犟;牛角称为犄;死不悔改的牛性谓之牾。
程义伟的生活态度和对待艺术的态度,如牛般的真率、执着,乐于奉献。他有着黑土般淳朴浑厚的品质,因痴爱艺术而甘愿做殉道者。几十年来,他甘当艺术界的老黄牛,为辽宁省书画家树碑立传,为记录和整理辽宁书画史而殚精竭虑,曾撰写《沈阳当代美术史》《辽宁当代美术史》等,添补了省内空白。
程义伟处世的方式是明澈谦和的,他的风度和气质温和、自然。他始终追求做庄子的所谓至人、真人、神人,即是说能“游”的人,实则是源于现实生活并以艺术精神呈现出来的人,亦即是艺术化了的人。他把自己的文化修养融入了写意牛创作中。程义伟画牛,不但画其形,而且能画其神。程义伟不止一次地谈到,大家都熟知李可染画牛,但那是水牛,在用笔用墨上不适合自己表现黄牛。他最倾心徐悲鸿画马和黄胄画驴的笔墨以及用线,因为徐悲鸿画马和黄胄画驴有气韵神采,自在放逸。他坚持不断地研习徐悲鸿画马的用线用墨和黄胄画驴的用墨用线,从中汲取营养。
程义伟是一位具有鲜明创作个性的画家,因为创作个性决定了画家思想、艺术演变历程和创作风貌。他画牛的风格鲜明独持,笔力厚重,气魄雄伟,注重意境美,所以,他的作品充满奔放奇纵的气质与精神。他笔下的牛,充溢着天真、豪放、壮美、朴实、乐观,催人奋发。
程义伟为著名学者彭定安(右)画牛
程义伟为全国劳动模范尉凤英(右)画牛
程义伟有着传统的人文情怀,他画牛,是由此画出自己的人生感悟和体验,并以此诠释着人文精神。关爱生命,表现强烈的人文精神是一条贯穿其始终的主线。他画牛,是寄寓着自己的理想人格和精神追求,注重在水墨写意牛中注入人文的元素。他笔下那些奋力前行、默默耕耘、坚忍不拔、风雨无阻的牛,是他对心目中的科学家、艺术家、军人、农民、教师等的精神写照。在程义伟心中,始终倾慕、尊重那些科学家、艺术家、军人、农民、教师,他们无私奉献却不求回报,一生都在为这个社会奉献,奉献青春,甚至生命。牛是他们精神的象征。程义伟曾为当代著名学者、鲁迅研究专家彭定安,全国劳模尉凤英,战斗英雄孙玉国,著名书法家姚哲成,央视著名主持人撒贝宁等画牛。
程义伟为战斗英雄孙玉国(左)画牛
程义伟为著名书法家姚哲成(右)画牛
程义伟为著名主持人撒贝宁(左)画牛
程义伟画牛发自于内心,天性使然,常是随机而出,水到渠成。因为,追求牛精神是程义伟的初心,弘扬牛精神是他自认为毕生要承担的使命。
画家简介:
程义伟 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辽宁社会科学院书画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沈阳书画院签约画家。国画《长白山泉图》被辽宁省博物馆收藏、国画《沈阳国家森林公园》被沈阳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长白山居图》被辽宁美术馆收藏。国画《梦里水乡》入选辽宁省中小幅油画、国画精品展获优秀奖,国画《长白山居图》入选“辽宁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白山魂》入选2011年辽宁省美术作品展,2016年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程义伟百幅扇面艺术展》辽宁四城市巡回展。《辽东秋晩图》参加中国大城市专业画院优秀作品联展荣获优秀作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