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丹东大梨树村:实干精神造就美丽山村)
8月5日,由辽宁省委网信办组织的“推动生态建设和粮食生产,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网络采访团来到辽宁凤城市大梨树村,亲眼见证这里由荒山秃岭变为绿水青山的历程。
30多年前改革开放初期,大梨树村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村干部工资靠社员,村民人均年收入只有90元。在村党委的带领下,全村人勇敢探索敢为人先,依靠“苦干实干加巧干”的“干”字精神,造就出一个生机盎然的美丽乡村。2018年,大梨树村社会总产值实现15.5亿元,村集体总资产超过5亿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实现20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2万元。
1980年,大梨树村老书记毛丰美当选生产大队长。他在第一次大队领导班子的会上承诺,要让农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随后,大梨树人大胆闯市场,北上黑龙江省购进滞销的土豆和小米,净赚了1万元,打响发展创业的头一枪。
此后,大梨树村大梨树村发动村民和社会力量,集资108万元,在凤城火车站附近修建龙凤宾馆。到了1992年春天,大梨树村投资1500万元,在凤城火车站附近建起辽东地区最大的封闭市场,每年摊位租金达300多万元,二十年累计上缴村集体净收入达5000万元。
在乡村经济节节提高的同时,大梨树人又用经商办企业创造的财富反哺农业,打造秀美家乡,终将目光落在最难的荒山改造上。书记毛丰美率领村民来到杂草丛生、乱石遍地的荒山秃岭。山坡陡峭,重型机械上不去,那就一锹一镐干,一干就是十年。大梨树人踏平了20多座山头,修整梯田10600亩,整治河流14公里,修建水库5座,蓄水40万立方米,栽种梨、桃、杏、李子、苹果等各种果树一百多万株。
如今大梨树村的花果山占地2.6万亩,是我国最大的集体果园、五味子药材园。为了发展旅游,大梨树村不断改造。走进村庄,如同展开一幅山水画卷。
2014年9月,老书记毛丰美因病去世,新一届党委班子接过重任,开启“二次创业”,将“干”字精神薪火相传。大梨树村党委书记毛正新说,新时代我们更要有大作为,七彩田园、樱桃园、村小体育训练馆等等,都是大梨树村“二次创业”的路标。
大梨树村以集体经济为主导,带动民营经济同步发展,村民就业率达到100%,同时吸纳外来人员就业3000多人。大梨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接待中心业务员刘天洋是土生土长的大梨树人,求学期间他每次回家,都为家乡发展的变化感到欣喜,毕业后回到家乡就业。
以大梨树村为样本,辽宁凤城市秉承“干”字精神推动乡村建设。辽宁丹东凤城市委书记李友说,大梨树的“干”字精神是我们基层干部群众学习的榜样,我们把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振兴发展的事业当中,把“干”字精神发扬光大,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