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河坎子乡“161”工程让穷乡走出富裕路)
近两年来,凌源市河坎子乡紧紧围绕朝阳和凌源市委市政府“161”工程的安排部署,大力推进“飞地经济”和老企业转型升级暨对外合资合作工作,穷乡旧貌换新颜。截至今年6月末,全乡共签约飞地项目3个,已落地2个,实施老企业转型升级暨对外合资合作企业1家;持续两年的发力,使全乡全口径收入实现1702万元,一般预算收入实现979.8万元,较去年同期翻了3番。
压实责任聚合力。该乡抢抓凌钢千亿产业集群建设和被确定为“飞地经济”分园的有利机遇,立足拥有丰富碳酸钙矿产资源这一优势,以《招商引资指导目录》为指导,全力落实与市直部门联合招商机制,招商引资成功率明显提升;坚持把发展“飞地经济”和老企业转型升级暨对外合资合作作为壮大经济总量和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书记和乡长为组长,相关站办和各村书记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设立了招商办,成立了招商引资小分队,并将工作触角延伸到村,将工作任务落实到个人,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各村和各站办密切配合,激发了全乡上下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了强大工作合力。
创新方式抓招商。一是立足资源抓招商。仅今年上半年,就组织开展域外招商9次,其中党政主要领导带队招商6次,共落地飞地项目2个。其中,香洼宏舟轻质碳酸钙生产项目,总投资3亿元,一期项目占地60亩,建设4座轻质碳酸钙回转窑,年产轻质碳酸钙100万吨;目前,立项、环评、规划、林业、土地调规手续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场平和设备采购;胡家沟石灰石开采项目,矿权招拍挂已经完毕;铁路物流项目已成功签约;正在积极洽谈推进塑料管材和真石漆加工2个飞地项目。二是依托老企业抓招商。充分利用九州矿业土地、厂房、设备、矿山等资源,积极引导组织九州矿业引进投资合作伙伴,并成功引进了福建华辉石业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对九州矿业进行改造升级。该公司是黄河以北地区唯一一家岗石生产企业。目前已完成投资3349万元,第一条生产线已投入生产,第二条生产线正加紧建设,年底前可投入使用。企业计划将生产线扩建至8条,全部建成达产后,年可生产人造大理石800万平方米、产值4亿元、税收2000万元以上。三是发挥能人作用抓招商。通过组织域内企业座谈会、拜访河坎子籍在外能人等方式,主动推介家乡,搜集招商信息,全力争取能人支持。铁路物流项目就是在河坎子籍人士杨印的大力推介下签约的。
强化服务促发展。“对飞地项目”和引进的投资企业,积极与相关市直部门对接,争取政策,并实行“保姆式”服务,即自项目洽谈到项目开工落地涉及各项手续全程跟办或代办,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努力让企业投资发展安心、放心、舒心;全力调动各方面抓招商、抓项目、抓发展积极性;制定跟踪考核的各项措施,发挥典型引路作用,让抓招商有成效的干部有为有位。今年,全年必保完成落地4个“飞地项目”指标,老企业转型升级暨对外合资合作也将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