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清河区科技化种植 提质增效又富民)
仲夏时节,走进辽宁省铁岭市清河区乡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绿油油稻田。微风吹过,绿波粼粼清香阵阵。
眼下正是水稻的病虫害防治期,位于张相镇东二台子村720亩的一片水田地上空,机身为一米长的一架八旋翼植保无人机正在距离稻田地2米的低空中匀速灵活飞行进行无人机撒药。机身下方不断喷出白色药雾,无人机所到之处,只见水稻被风吹散开,农药均匀喷洒下来,引来无数村民驻足观看。“对于俺们农民来说最怕这个季节人工撒药,不但要背着10公斤的大药壶被烈日晒着,还要被农药熏着,关键是还喷不均匀。现在好了,这么个小东西,眨眼功夫就撒完了几十亩田地。”在一旁观看的农民发出感慨说。
“与人工作业相比,无人机作业不需要反复进出稻田,不仅不会损坏秧苗,还能有效避免病虫害的交叉传染。具有其他常规措施难以比拟的优越性。”东二台子种粮大户王学军告诉记者,植保无人机雾化程度比人工使用喷雾器精细很多,可以大大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减少农药用量30%,同时农药喷洒量误差率不超过2%,更重要的是只需要两个人即可作业。
位于杨木林子镇八社村的300亩稻田里,数百只小麻鸭穿梭在秧苗中,时而抬头时而低头时而蹬腿时而高歌,甚是好看。稻田养鸭,就是要利用鸭子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鸭子在田间游走,还可以疏松土壤,促进水稻根系发育,鸭子的粪便又增加了土壤的肥力。这样一来,不仅提升了水稻的品质,还喂肥了鸭子,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种粮大户刘玉辉告诉记者,稻田里面养这个鸭子了,等于是散养的,和野鸭子一样,在外面日晒雨落,吃虫吃草。不但粮食口感好,而且价格也高于市场价格。等到秋天,鸭子以20元一斤的价格卖掉,真正实现了稻香鸭肥,实现了经济收益与生态环境改善双丰收。
据了解,近年来清河区为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因地制宜积极调整产业机构,成立了多个水稻生产专业合作社。以绿色水稻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不断加大力度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模式,流转区内5000亩农田“旱改水”,从春天的播种到插秧、夏天的维护到秋天的机械化收割,全程实行科学化种植。“稻花香”二号长粒香米、“北绿”大米、“八社玉辉”鸭田稻长粒香米、“清河”大米......,通过实施品牌化发展,不断扩大清河的美誉度,这些品牌大米也实现了高于市场价1/3的价格出售且深受青睐。
“目前,清河区的有机水稻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000亩,各村里将继续加大力度实施‘村两委班子+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积极流转土地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并进一步加大精准扶贫力度,争取带动全区农民一起富起来。严把质量关,用诚信还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用全程科技化,致力助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让稻香更浓、农民更富。”清河区区长马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