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沈阳推行“垃圾四分法” 为何不分干、湿垃圾? 今年所有饭店、公共机构食堂 餐厨垃圾都要进行分类)
眼下,垃圾分类成了一个热门的社会话题。围绕垃圾分类这一新时尚,市民们参与热情高涨,街头巷尾、微信群聊,全民讨论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成了热议话题,分类的知识就在热议中得到了普及。7月8日,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通过微信朋友圈发现,围绕垃圾分类,沈阳市民的疑问也有不少:垃圾分类,沈阳为什么不像上海一样分成干垃圾和湿垃圾?针对这个话题,沈阳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生活垃圾分类行业指导处处长田春彦接受了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专访。
四大原因导致沈阳暂无干、湿垃圾分类
田春彦先来解答一个热门疑问:垃圾分类,沈阳市为何没有干垃圾和湿垃圾之分?
“目前,我市垃圾分类中没有干、湿垃圾之分,主要原因有以下四方面。”她解释说,首先,末端决定前端。眼下,沈阳末端垃圾处理能力不足,比较上海现在建有厨余垃圾处理厂,可以对厨余垃圾予以科学处理,沈阳还没有现成的厨余垃圾处理厂;第二,沈阳现在拥有餐厨垃圾处理厂,但只处理饭店、食堂的残汤剩饭,截至今年6月,沈阳餐厨垃圾处理厂的处理能力为720吨/日(这也是防止垃圾猪的产生之关键举措);第三,是考虑到处理费用,焚烧一吨垃圾需要约70元,餐厨垃圾每吨装运、处理需要约300元,而厨余垃圾处理需要的费用更高;第四,今年年底,沈阳将建成并投入运行3处大型垃圾焚烧厂,位置分别位于老虎冲、大辛、沈北,届时,垃圾处理能力将达到7500吨/日。
综上所述,沈阳暂不实施干、湿垃圾分类,而两者相加等于“其他垃圾”,为此,沈阳市民动手分类起来会更加容易、好操作一些。
沈阳VS上海:叫法不同但是含义一样
上海垃圾分类模式中,有两个被热议的关键词,叫“干垃圾”和“湿垃圾”。
田春彦解释,这两个词,不能完全从字面上去理解,“干湿垃圾”并不完全指垃圾本身的干湿度,比如,同样吃剩的饭菜,大骨头因为不容易粉碎堆肥,就不属于湿垃圾,而鱼刺就可以。由于名字和概念不完全一致,如何分类“干”“湿”成了最大的难点。
其实,各地看似略有不同的垃圾分类标准,本质还是大同小异的。2017年3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规定垃圾分成4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
这份方案明确规定,必须将有害垃圾作为强制分类的类别之一,再选择确定易腐垃圾、可回收物等强制分类的类别,那些没有纳入分类的垃圾则按现行办法处理,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四分法”。
上海的“干垃圾”“湿垃圾”,其实对应的分别是“其他垃圾”和“易腐垃圾”,二者叫法不同,含义是一样的。
四大分类真正实施起来需要耐心
田春彦介绍,沈阳把生活垃圾分为4类,分别为餐厨(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餐厨垃圾特指宾馆、饭店、单位食堂、供餐单位等产生的高水分垃圾,厨余垃圾指居民日常产生的剩菜剩饭、瓜皮果壳、动物内脏、茶叶渣、中药渣等,吃剩的小龙虾在金华就属于这一类垃圾;
可回收物,简单理解来说就是可以卖钱的,主要有纸张类、塑料类、玻璃类、金属类(废铁、铝、铜)、织物类等;
有害垃圾,也很好理解,就是对环境有危害的;
除上述三类之外的垃圾就是其他垃圾,主要有灰尘尘土、卫生间废纸、废弃塑料包装物、干果果壳、大骨头、破碎的碗片等。
沈阳的垃圾都去哪儿了?
截至目前,沈阳人均日产生活垃圾达0.75公斤,整个城市日产生活垃圾6700吨。现在,沈阳市采用卫生填埋的方式处理垃圾,老虎冲、大辛两座生活垃圾处理场,每天都在超负荷运转。
以老虎冲为例,这里每天运输垃圾的车辆有370多车次,工作人员表示,老虎冲的设计标准是每天处理垃圾1500吨,可用40年,但现在每天要处理垃圾近3000吨,容积不够,面临提前下岗的局面。
启动一个填埋场需要大片土地,埋了垃圾,要等待垃圾降解。那么,这些垃圾需要多久才能降解呢?
田春彦告诉记者,普通的苹果核只需要2周,厚的针织品5年,易拉罐200年,塑料制品1000年,最可怕的是玻璃瓶,需要200万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宝贝,如果进行垃圾分类,大部分垃圾都可以被再次利用。”她说。
上海实行最高200元的罚款,沈阳如何管?
今年7月1日开始,上海个人混合投放垃圾,会被追究法律责任,实行最高200元的罚款。从2017年起,沈阳市就被确定为全国率先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46个重点城市之一,今年沈阳的垃圾分类工作将围绕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模式展开。2018年沈阳做了371个试点小区、49所学校,市级公共机构全部开始垃圾分类。今年,沈阳全部中小学、幼儿园都将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其中60%的中小学、幼儿园要实现达标。
另从2019年沈阳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业务培训会议上获悉,今年沈阳将把所有饭店、公共机构食堂的餐厨垃圾进行分类。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高级记者唐葵阳图/IC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