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沈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纪实)
擦亮国门口岸“文明”名片
沈阳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是“一带一路”向东北亚、东南亚延伸的重要节点。在象征着东北地区与世界经济、文化连接的沈阳机场口岸,活跃着这样一支从事移民管理工作的警察队伍,他们心系驻地百姓,担负着服务旅客、打击违法、口岸维稳的重任,用文明与活力打造了口岸靓丽的国门名片,用热情与担当守护着辽沈地区人民的平安幸福。
“七一”前夕,共青团中央等21家全国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成员单位联合下发《关于命名2017—2018年度全国青年文明号的决定》,沈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榜上有名。这是继2017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以来,该站再次站在国家最高领奖台上。坚守在国门一线的第一代移民管理警察,正用青春热血抒写着口岸文明的壮美篇章。
从窗口到热线 服务通关旅客紧跟时代
说到沈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服务理念,“文明”与“活力”始终是一对与众不同的关键词。新一任党委班子成立以来,该站在“人本、专业、安全”的基础理念之上,把持着精神文明和青年队伍建设的时代脉搏,致力于为旅客打造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通关体验。
2018年7月,一张出境证明通过传真漂洋过海送到了远在加拿大的李先生手中,成功消除了他在异国被遣返的危机。拨通热线电话就可以享受大洋彼岸的人性化边检服务,是该站“空港热线”服务电话的一大特色。“竭诚为旅客提供‘有帮助’的服务”,旅客的实际需要,是边检服务提升的努力方向,也是展示文明最直观的窗口。为满足企业和群众新需求,该站为热线电话申请了微信账号,通过组建边检服务微信群,热线电话又点亮了图文传输、信息发布、在线咨询求助等新技能。去年全年,热线电话为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3041名旅客提供服务,内容包括业务咨询、信息查询、特殊救助等,让沈阳边检的优质服务通过手机信号走向了世界。
面对旅客日益增多的考验和挑战,沈阳出入境边防站深入贯彻“放管服”系列举措,从优化服务细节入手,先后推出“亲情服务、诚信服务、提示服务、应急服务、预约服务、迟到免排服务、外国人指纹采集辅助服务和出境须知快速普及”等服务举措,使口岸出入境旅客人均通关速度提升了15%。
老徐是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的老员工,也是沈阳边检优质文明服务的受益人与见证者。3月1日,他所在的航空公司航班延误,一名转机前往广州的旅客可能错过下段航班,请求启动迟到免排通道。该站提前核对旅客信息,并派专员全程引导,顺利帮助旅客转机。老徐告诉记者:早在民警们还穿着军装的时候,就不止一次帮助他化解过危机。从建立全国第一个“V爱驿站”,到开通24小时便民服务热线,完善口岸指引标识,设立失物寻领处和寻人广播,再到率先实施部分外国人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自助通关和旅游团零散验放服务,沈阳边检的文明服务理念始终走在口岸的最前沿。
从物质到精神 警营文化建设多元发展
回忆起年初举办的辽宁省“全国青年文明号”评审活动,林敬轶依然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当她站在聚光灯下,将沈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多年来的文明创建成果娓娓道来,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最终,该站位列全省27家竞选单位之首,成为辽宁省申报全国青年文明号的头号种子。
有足称者,名不虚言。楼梯拐角“两学一做”主题书吧书香四溢,营区照片墙记录民警勤务生活精彩瞬间,执勤现场旅客笑脸盈盈点赞优质服务——近年来,沈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成为诸多驻地单位争相参观学习的焦点,该站精神文明建设丰硕成果在当地有目共睹。“‘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引导民警不断学习习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其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始终,培育民警‘以站为家’思想,不断增强广大民警的文明意识和责任意识。我们不光是要提升自身的文明素质,更要让文明之花通过国门口岸,绽放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提到青年文明创建工作,该站刘刚政委介绍说。
在2017上合组织成员国边防领导人会议期间,该站青年民警不但圆满完成了会务保障和文艺汇演工作,还给各国外宾留下了深刻印象。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多年来,沈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以政治工作为引领,激发士气凝聚力量,坚持政治育警、文化强警双向发展,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打造优秀的警营文化品牌,推动该站驶入文明建设快车道。与沈阳市社科联建立战略合作,申办“辽海·沈阳讲坛”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举办点;邀请国防大学金一南将军、全国人大代表冯玉萍同志、十九大代表吴书香同志担任该站客座教授,用榜样的力量夯实民警政治根基;鼓励民警艺术创作,警营文化生活呈现出绘画、舞蹈、歌曲、曲艺百花齐放的喜人态势;以民警真人形象为蓝本创作的《国门手记》系列漫画一经推出,便在民警内部和广大旅客中好评如潮,旅客将漫画和检查员一一对照,瞬间拉近了与民警心与心的距离。
为营造“家”的氛围,该站依托农场和食堂推出“沈检味道”警营餐饮文化品牌。党支部责任田一畦畦蔬菜郁郁葱葱,警营的特色美食一盘盘香气扑鼻,民警们在“沈检味道”中吃出家的味道,并亲手劳动忆苦思甜,发扬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以食堂业务骨干付长军同志命名的文化板块“小付教你学做菜”和“小付教你学养生”,实时更新烹饪和养生的小窍门,让民警在勤务之余品味家的轻松与温暖。
从个人到集体 爱心公益事业星火燎原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当康复中心的孤独症儿童稚嫩的歌声响起,在场听众无不为之动容。为帮助他们尽早融入社会,民警日复一日地陪伴他们康复治疗,终于让一批孩子的病情得到了明显好转。沈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因此获得了由省政府授予的“爱心助残单位” 荣誉称号,民警代表受到省主要领导的亲切接见。
说到该站的爱心公益事业,还要从一封没有收件人的感谢信说起。2016年秋天,岗哨突然收到一封皱巴巴的信件。写信的是建昌县一名叫李蒙的高中生,他要感谢沈阳边检的叔叔阿姨为他寄去了新学期的生活费。大家后来才知道,寄钱的是一名叫才华的女警官,已经匿名为李蒙捐款4万多元。如今的李蒙已经是吉林某大学的大二学生,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毕业后将这份爱心继续传递下去。
自此,爱心公益如雨后春笋,在民警们心中萌芽。大家纷纷伸出援手,林敬轶、才华等同志以个人名义累计捐出善款近30万元,用以帮助留守儿童重回课堂,以及法库县五台子、孟家两所小学的校舍建设。站内多次组织民警参加福利院关爱孤儿公益活动,用人民警察为人民的特有热忱,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民警的善举引起了“当代雷锋”郭明义的关注,并邀请该站成立了“郭明义爱心团队——沈阳边防检查站分队”。建队以后,该站以分队名义连续三年成立“抗洪抢险突击队”,深入抚顺、岫岩、苏家屯等受灾一线参与抗洪救灾,累计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
2018年,经省有关部门的对接,该站加入全省文明单位“助力脱贫攻坚行动”,与朝阳县羊山镇东升村结成长期帮扶对子,这对全站民警来说是一项全新的挑战。与以往的捐款捐物不同,不光要在物质上脱贫,更要让村民在精神上脱贫,授人以渔才是长久之计。为了从思想上根治贫穷,该站除完成打井、修路等规定动作之外,还在东升村建立了一座村民图书馆,并定期组织民警代表到村民家中走访宣讲,逐渐点燃了村民主动脱贫的斗志。在全站民警的鼎力支持下,村里的文化加工产业、饲养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都在逐渐完善,村民的脸上开始洋溢出了自信的笑容,东升村也有望在今年年底彻底摘下贫困村的帽子。
青年文明建设没有终点,只有更高的起点。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个重要时刻,沈阳出入境边防检查将奋勇争先,向世界展示国门口岸的“文明”名片,在沈阳口岸的上空构筑边检精神、边检价值和边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