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垃圾分类逼疯上海人?别笑!马上轮到这46个城市)
6月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垃圾分类工作情况。中国网 赵晓雯 摄
中国网6月28日讯 记者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获悉,2019年,46个重点城市将继续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投入,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到2020年底,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张乐群介绍,2016年年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截至目前,134家中央单位、27家驻京部队和各省直机关已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46个重点城市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正在逐步建立。
“目前46个重点城市已配备厨余垃圾分类运输车近5000辆,有害垃圾分类运输车近1000辆,2019年将计划投入213亿元加快推进处理设施建设,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 张乐群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重点城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入户宣传已超过1900万次,参与的志愿者累计超过70万。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生调查”课题组2018年对46个重点城市的入户调查结果,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家庭占38.3%,较2017年增长11.4%。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部署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各项工作。
《通知》要求,到2020年底,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任务艰巨,不可能一蹴而就。” 张乐群表示,下一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加快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完善垃圾分类技术设施标准。加强法制建设,通过推动立法加强源头减量,提升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水平。
“46个重点城市”具体是哪些城市?
46个重点城市系由国办发〔2017〕26号文确定,即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
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石家庄、邯郸、太原、呼和浩特、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苏州、杭州、宁波、合肥、铜陵、福州、厦门、南昌、宜春、郑州、济南、泰安、青岛、武汉、宜昌、长沙、广州、深圳、南宁、海口、成都、广元、德阳、贵阳、昆明、拉萨、日喀则、西安、咸阳、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
多知一点
垃圾究竟怎么分?有些事你可能不知道
马上,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就将正式开始实施。上海这个条例很厉害,它的施行,意味着我国垃圾分类在进行20多年倡导工作后,率先由上海把垃圾分类纳入进了法治框架。简单说,就是垃圾分类要强制分类了。紧随其后,北京等超大城市最近也都在表示,垃圾分类立法或修法已经进入计划。
是不是突然觉得扔个垃圾都很难的样子?
由于上海即将开始实施超级严格的垃圾分类规定,最近,下面这则以“猪”解读垃圾分类的这句口诀,刷爆了朋友圈:“猪能吃的叫湿垃圾,猪都不吃的叫干垃圾,猪吃了会死的叫有害垃圾,可以卖出去换猪的叫可回收垃圾”。对不对?已经有人告诉小编了,人家官宣都辟谣了,这个总结不完全正确。
好吧,那么到底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区分垃圾并顺利扔掉它们呢?今天,就跟你聊聊这些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生产着的东西到底该怎么扔。
垃圾到底分几类?
注意,敲黑板。我们这里所说的垃圾,是生活垃圾,不是建筑垃圾,也不是医疗垃圾。后两者,是严禁跟生活垃圾混合投放的。
国家对于垃圾分几类,是有明确要求的。我们平常所说的生活中的垃圾主要分为四大类: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易腐垃圾)以及其他垃圾。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有些城市并没有按照这四类进行划分的情况呢?因为在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当中明确提到,各城市可以“综合考虑各地气候特征、发展水平、生活习惯、垃圾成分等方面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实施路径”。
所以,有的城市出现了三种垃圾的分法,他们没有将“可回收垃圾”单独计入统计。因为在我国不少城市,存在着大量的回收企业和拾荒者,他们在可回收垃圾进入垃圾桶前,就已经实现垃圾回收了,多摆一个桶确实有点浪费。
而相比四种垃圾、三种垃圾的分法,有的城市“干垃圾”和“湿垃圾”的出现,就比较有我国特色了。这主要是各地在垃圾分类制度实施过程中,人为对我们的生活垃圾进行了进一步的通俗化的解读和延伸处理。简单说,就是主管部门希望用“干”和“湿”的定义,方便居民来区分垃圾。“湿垃圾”,一般就是指厨余垃圾或易腐垃圾,“干垃圾”则指的是其他垃圾和部分可回收垃圾。
当然,这个定义,在学术领域还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和争论。根源主要是在专家看来,到底是“干”还是“湿”,中间有一些交集会令居民难以区分,会导致分类走入歧途。比如,吐了口水的纸巾,应该算“干垃圾”还是“湿垃圾”?在比如,干花生壳,应该算“干垃圾”还是“湿垃圾”?
对于这些疑问,小编觉得大家可以宽容看待。毕竟,我国虽然倡导“垃圾分类”已过20年,但分类这件工作真正走近寻找百姓家,也不过近几年的事情。其实,分的越细越好,这样可以让我们知道我们每天都产生些什么垃圾,让我们知道垃圾收运、处理过程的艰辛。而且,这个过程,既锻炼了智力和体力,更普及了垃圾分类的知识,挺好!
是谁决定垃圾分类分几类?
看到这个题目,可能有人说,这个问题不是白问嘛?谁决定的,地方政府啊!
选这个答案的,错!
在解释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我们都知道日本的垃圾分类是世界公认的成功典范,日本国民垃圾分类工作做得极为细致。例如,在日本,要扔一个饮料瓶共分以下四步:1、去掉瓶盖,撕掉标签;2、简单用水冲洗瓶体;3、踩扁瓶子;4、瓶盖、瓶体分别分类放入收纳袋。这其中,为什么要把瓶盖单独回收呢?
住建部环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就有一个答案:出口中国。
在2018年1月我国禁止进口生活类废塑料之前,日本、欧盟、美国回收的绝大部分的生活废塑料,都会出口到中国来进行处理。也就是说,因为瓶盖回收里面有利可图、有后续技术、企业甚至是国家来处理,所以才会特别要求瓶盖也可以回收。而现在,随着我国禁止进口生活废塑料,像日本等国回收的废瓶盖,已经不再用于出口,而是改为焚烧处理了。
因此,有什么后续处理的手段,才是真正决定垃圾分几类的真正推手。
所以,再回看第一个问题,是不是好像明白了许多?目前,我国每个城市的最终垃圾处理方式并不相同,有的以填埋为主,有的以焚烧为主,有的兼具填埋和焚烧,还有的城市具备塑料、玻璃、重金属等垃圾的回收技术,这些因素的不同,直接决定了垃圾分类可以细致到哪一步。所以,到底如何分类,还要多看看本地有什么处理能力。
上海垃圾分类 十多年来出过七套标准
据了解,上海的垃圾分类工作就并非一成不变。从一开始的全量填埋,到后来逐步有了焚烧,有了堆肥,直到现在各种技术都有的格局。正因为末端处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调整,决定了垃圾最终怎么来分类,所以在上海,2000年实施垃圾分类制度至今,分类标准先后调整、变化了七次。
说点分类的题外话
我国垃圾分类走了20年时间,说实话,近几年进展最大。毕竟,垃圾分类真的到了不得不说、不得不分的地步了: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有16个城市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或规章;截至目前,我国已有46个城市开始试点施行生活垃圾分类。
但是,这46个城市,仅占全国城市总数量的7%左右,还有93%的城市还没开始干呢!
与此同时,我国生活垃圾清运量已从1979年的2508万吨增长至2018年的2.26亿吨左右,由20年前的“万吨”变成如今的“亿吨”!!!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垃圾处理这件“小事”没做好的话,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改善甚至是生活质量都会出现问题。所以,“小事”一点也不小。
正因如此,给大家一个建议:别再为手机里的垃圾分类“考试题”而鼓掌、痛苦甚至纠结了,从自己做起吧,好好管管自己家的垃圾桶吧。习近平总书记都说了: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哦耶~今天,你做了吗?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