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德大咖聚沈 探索创新模式 打造务实合作新引擎)
6月19日-21日,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高峰论坛暨创新委员会成立大会在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成功举行。
有目共睹的是,会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中德两国之间首个具有示范性引领意义的高端装备制造创新委员会正式成立,并确定了以工业互联网、智能装备、双元制教育为三个分支,为两国的工业企业之间搭建起全新的合作模式和可能;中德专家深入部分企业考察诊断,让企业全面提高战略站位,交流的同时明确双方下一步“五大平台”建设的合作方向,标志着中德园的建设在不断探索中国制造与德国工业4.0有效对接的新路径、新模式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三天时间内,一批创新型平台项目落地搭建,一批产业项目、人才培育等配套项目现场签约;中德两国智能制造领域专家学者、领军企业负责人济济一堂,共同探讨合作共赢的发展新路。
沈阳对德合作 将走向更高阶段
6月20日,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高峰论坛暨创新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沈举行。 会上,国家工信部、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相关负责人为中德(沈阳)创新委员会揭牌。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张雷为中方主席、沈阳市人民政府市长姜有为和德方主席、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监事会主席孔翰宁颁发聘书。德国驻沈阳总领事毕满天为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魏岚德等7位副主席颁发聘书。
近年来,沈阳与德国地方及企业的合作规模持续扩大,中德装备园获批建设3年多来,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目前已入驻企业431家,推进项目367个,总投资超过3200亿元。其中德资项目超过80个,总投资近800亿元。在连续两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基础上,今年一季度,中德装备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6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5.6亿元,同比增长564%。
此次创新委员会的成立,将搭建智库咨询、对外合作、学习分享、解决实施、产业发展五大平台,将建设工业4.0学习工厂、提升本地企业智能制造水平,分享工业4.0成功经验和案例,开展工业4.0咨询、诊断及技术提升服务,推进两国企业项目、技术引入等领域合作等。
就像被聘任为中方副主席的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积仁评价的那样:“这次成立创新委员会,沈阳有机会和德国建立一个创新的平台。过去尽管沈阳很多企业与多个国家的企业联系密切,但不是在一个平台上的联系,主要是企业之间的合作。现在通过这个平台,会带来更广阔的连接,在信息上带来更大的透明度,特别是在跨行业连接会产生更多独创。我相信,这会使对德合作走向更高阶段。”
设立双元制教育分委员会 引入德国“学习工厂”模式
6月20日论坛开幕当天,中德汽车产业基金项目、沈阳·中关村创新项目、德国默勒科技项目等10个产业项目签约落户中德装备园,中德装备园还与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德国GIZ、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就双元制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现场签约。
在论坛现场,不少中德专家对双元制职业教育合作期望很高。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监事会主席、德国“工业4.0”概念提出者之一孔翰宁表示,中德(沈阳)创新委员会正在沈阳引入德国“学习工厂”模式。“一个工厂的成长,不是从书本上获得的,而是通过生产实践得来的。‘学习工厂’就是通过设立一个真实的工厂,把工厂运转的整个流程放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把设计、制造和业务整合进来,工厂管理者和生产者的学习过程直接对接生产实践。这让小企业也能有学习的机会,员工将得到进一步培训,从而获得更多的订单,包括来自像宝马这样的大企业的订单。”
在当天下的中德专家对中德园企业进行考察及诊断活动中,在沈阳名华模塑科技有限公司考察的弗劳恩霍夫协会企业管理部门主任霍格尔·科尔主任和德国莱茵科斯特有限公司总经理艾瑞克,也再次提到了德国“学习工厂”模式,双方在这个方面都表达了明确的意向和高度的关注。
创新委员会中方副主席东北大学校长赵继认为,创新委员会将双元制教育与工业互联网、智能装备一同设为三个分委员会,搭建起创新合作、务实合作的格局,从高校的角度看,创新委员会的成立将推进沈阳对德国的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包括高端智库的建设、产业合作和技术转移等。装备制造业有不同的人才需求,比如高层次的创新设计人才,也需要工程科学研究人才,还需要大量在技术一线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场工程师,这就带来一个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绝好机遇。这本身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既要有站在“金字塔”顶尖的学校,还要有“五指山”形的院校,比如双元制职业教育。
中德专家及企业家交流对话 探索发展之路
6月21日上午,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高峰论坛组织中德专家及企业家进行交流对话,让专家和企业面对面交流,探索企业发展,探索中德园发展,探索沈阳发展。
通过交流对话,明确了下一步“五大平台”建设的合作方向,即着力搭建智库咨询平台、对外合作平台、学习分享平台、解决实施平台、产业发展平台,这标志着中德园的建设在不断探索中国制造与德国工业4.0有效对接的新路径、新模式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为沈阳工业企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企业发展打开了一扇创新突破、化茧成蝶的窗口,对推进沈阳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产业园高质量发展和打造中德两国政府高层推动的高端先进制造业合作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就像姜有为市长在开幕当天的致辞中所说,“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德(沈阳)创新委员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创新平台溢出效应,全面深化沟通交流、积极推进创新合作、加快促进产业对接,努力打造中德务实合作的又一‘新引擎’,为沈阳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
近年来,沈阳与德国地方及企业的合作规模持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层次逐步提升,交往日益密切。中德园紧紧围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发展任务,大力推进转型升级,推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让园区的规模实力不断壮大,让沈阳与世界各国的的联系更加紧密、友谊日益增进。沈阳、铁西正在用实力迎接一次又一次的机遇,向世界展示了“沈阳速度”,展示了东北振兴的力量。
据统计,2019年市政府向铁西区下达200个亿元以上项目,目前已经落实177个,为市政府下达目标的88.5%,总投资1292亿元,2019年计划完成投资271亿元。截至5月底,铁西区有151个项目实现开复工,项目开复工率达到85.3%。
预计铁西区今年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数量同比增长22.7%。铁西区工业项目数量占全区项目总数的45%,高于全市工业项目平均占比水平,为全市工业项目总量的34%;全区工业项目投资占比达31.1%,同比提高7.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