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STEAM夏令营,是指将STEAM教育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设计,融入夏令营这一形式中,让孩子通过短期的STEAM课程,完成一项项具体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多学科知识运用、创新思维、团队合作以及跨领域的资源整合等多重能力。
现在市面上出现的STEAM夏令营很多与国外游学夏令营相结合。STEAM夏令营的核心在于其中的STEAM课程,对于场地并无太高要求。而游学夏令营的概念则更宽泛些,除了课程,还要兼顾体验,甚至有的项目里体验大于课程内容,对于场地有一定要求。故在实际进行中,STEAM夏令营也往往与游学夏令营相结合,成为既有课程、又有体验的“STEAM游学夏令营”。
揭秘STEAM夏令营课程
由于STEAM教育在中国尚在起步阶段,因此STEAM夏令营的课程设计大多采用“拿来主义”,即借鉴国外STEAM课程体系。
在课程来源上有以下三类:
将美国课堂搬到国内的夏令营。这一类夏令营是指整个项目都来自国外名校,如课程设计、师资力量。由于教师来自国外,所以全英文授课,对学生的英语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在家门口享受国际水平师资教育,省去了签证的麻烦,但相应的请教师的成本则高一些。但对于机构而言,将这样一个项目完整呈现并非易事,家长们需要擦亮眼睛看清机构是否有这样的实力。即便是原版引进,也要根据中国学生具体能力基础考察后找到合适的衔接课程。切入点准确,才能更好地帮助孩找到衔接点,否则不一定对孩子起到提升作用,反倒因为课程与自身水平有脱节,无法真正发挥STEAM教育的优势作用。
在游学的基础上加上STEAM的元素。这一类的夏令营营地多设在国外名校,其形式更像是游学,在游学中注入STEAM课程。这类夏令营可兼有游学与STEAM教学的优点——既让孩子增长了见识,又能学习到原汁原味的STEAM课程。但相应的,既想游学一番又想学习专业的STEAM课程将会“贪多嚼不烂”,客观上时间、精力也不可能兼顾两者,因此对于STEAM课程这一部分很容易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
侧重于某一版块的STEAM夏令营。这一类夏令营大多开设在国内,课程内容上大多以编程、VR、机器人为主。如果只是放在夏令营的概念上来看,这些内容是非常具有特色的。并且这类夏令营的价格较之上两类更亲民些,如果只是想让孩子了解学习编程、VR、机器人等现在正流行的课程,是可以一试的。但作为一个STEAM夏令营来说,此类夏令营涉及到的面略微狭窄,STEAM教育强调的是跨学科的综合学习与在实际生活中可以运用的实践能力,并不仅仅只是编程、机器人。
小结:STEAM夏令营在中国尚未成熟,面对各有侧重的项目,家长们要综合考虑自己的需求、财务状况、机构的实力等因素理性决定,切勿盲目跟风。特别要警惕“挂羊头卖狗肉”的STEAM游学夏令营,很多是中国中介机构在国外学校租了一间教室,一群中国孩子挤在一起,整天说着中文,东看看,西瞧瞧。所谓的“美国夏令营”成了走马观花的美国旅游观光团,性价比不高。
如何判定STEAM夏令营课程是否名副其实呢?业内人士指出三点:
一看项目/课程来源与师资力量。要判断一个STEAM夏令营是否值得报名,可以先看它“师承何处”。中国的STEAM教育现阶段处于借鉴外国的阶段,因此借鉴的是谁就比较重要了——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机构都会强调自己的项目或老师是来自哈佛/斯坦福/耶鲁等名校。尽管项目和老师都来自国外的名校或比较成熟的机构并不能保证该项目一定是一个好项目,但对于许多家长而言,这算是一个比较简单省心的衡量标准。
二看项目/课程的逻辑关系。这里的逻辑关系包含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内部的逻辑关系是指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联程度、关联逻辑、如此关联的目的等。而外部的逻辑关系是指项目与外部世界的目的性与实践性。由于STEAM夏令营强调的是跨学科,所以会涉及到许多方面的课程内容。家长们要问清楚“这些课程之间有何联系”,以防只是简单的课程堆砌。另一方面,STEAM教育强调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践意义,因此还要问清楚“夏令营里的这些课程对应着现实生活中的哪些领域/能力?”
三看项目/课程与社会现实的连接程度。这一点上,专家建议家长们看清项目是基于现在、过去还是未来。一个好的项目应当是立足现在(即在现实生活中有一定实践意义)、着眼未来(对于未来社会有一定前瞻性)。
家长和从业者要警惕的三个陷阱
当前中国的STEAM教育尚处在发展初期,这对于从业者来说好处在于机会多、可操作的空间大,但相应的弊端在于可借鉴的经验不多,设计课程时容易掉入一些陷阱。这些陷阱对于家长在选择机构时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很多家长在面对比较新潮的教育理念时正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对其中的运作模式不了解才只能陷入被动的局面。
陷阱一:一味追求炫酷的科技外衣。现在教育领域最热门的概念莫过于编程和人工智能,也因此许多从业者在构建一个新的课程体系时本能地就想到要用机器人、3D打印、VR技术、编程设计......工具是为课程服务的,而不是根据工具去设计课程。对于家长们来说,当对方越是强调自己的课程里包含多少炫酷的科技元素时,越要冷静思考:具体能解决什么问题?孩子能从中学到什么?只能通过这些工具才能学到这些吗还是有其他方式?
陷阱二:一味追求吸引孩子。现如今,家长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育机构的教学形式也在不断创新。也因此,有个别机构在设计课程时,将形式摆在了内容前面——设计出了一系列孩子觉得非常好玩儿的项目,可核心还是一些常见的科学常识。这样的课程结构供孩子入门还行,若想让孩子深度学习,恐怕仅靠好玩儿的形式是远不够的。
陷阱三:一味追求科学学术性。这个陷阱较之前两个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太学术以至于脱离了孩子能接受的范围,也脱离了实际应用的范围。这样的课程设计,尽管从内容上来说毋庸置疑,但考虑到教学效果,显然无法在市场中俘获消费者们的心。
目前,小懒豹儿童STEAM教育也在暑期推出了夏令营课程,与其他夏令营不同的是,小懒豹夏令营体现科学实践元素,课程主题是——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
此次小懒豹推出的科学实践夏令营五天一期,五天营期有知识学习,有实践操作。
第一天带孩子们认识显微镜构造、原理,自己动手DIY显微镜;第二天前往骇客星球,了解宇宙生物千变万化的形式,和生而不同的生命物种;第三天显微镜的使用,动物模型大改造、制作载玻片;第四天是中国海洋大学科学实践活动,采集树叶,通过海大科学实验室设备进行实验研究,了解树叶结构、功能,通过CBL式学习,让孩子对植物的组成结构和生长周期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第五天,通过制作临时装片,提取叶绿素,展示学习成果。五天时间带给孩子们一个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STEAM科学实践夏令营。
目前,各期还有少量名额,对这个主题感兴趣的家长可以提前到青岛市崂山区辽阳东路16号小懒豹考察参观与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