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0分钟内完成立案 “智慧法院”不简单)
技术人员在向法官们展示如何操作云柜系统
本报讯(记者赵红莉) 立案是各类案件进入法院审判和执行的第一道关口,也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第一步。以往立案需要30分钟左右,而现在运用“智慧法院”系统,只需5到10分钟就能完成。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朝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法院办公大楼进门处两侧,依次为该院内部诉讼材料流转云柜、上下级法院诉讼材料流转云柜。
据法院工作人员介绍,受理案件后,案件通过智慧法院办案办公平台立案系统,随机自动分配到相应庭室的办案法官名下,“云柜”系统与办案办公平台的诉讼材料管理系统相互联接。办案法官可凭借手机接受的二维码从“云柜”系统取出相应案件的案卷,不管是存入还是取出,系统都会精确记录。
这一系统运用于案件立案、庭审质证、庭审笔录、文书撰写、结案、归档全过程中,实现了诉讼材料的流转存取留痕,电子跟踪,安全高效。
随后,记者来到数据加工中心。工作人员在电脑前处理递交的诉讼材料。据技术人员介绍,该中心工作人员运用的是法院诉讼材料收发管理系统。通过接收立案大厅扫描中心传送的材料,系统自动分派或是人工手动分派任务至编目人员。编目人员选择需要编目的任务材料,系统按照材料关键字自动生成相应文件名等一系列操作后,各级法院立案大厅的扫描人员会收到数据加工中心提示的反馈信息,打印带有二维码的材料收据。
“当事人通过二维码能够了解整个办案流程,什么时候开庭等都能第一时间了解。”朝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技术处主任徐国旗告诉记者。
在数据加工中心,软件工程师范磊告诉记者,从基层院扫描到编目完成,再回传给基层法院,在运行平稳的条件下,5到10分钟以内就可以完成立案。
据了解,辽宁智慧法院建设内容可归纳为智慧审判、智慧执行、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政务、大数据治理与分析、以信息化为武装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中心、以实体化运行为核心的执行指挥中心、以“云网一体化”为核心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以及质效型运维体系等方面,其中智慧审判、智慧执行是大数据司法资源库、诉讼服务中心和执行指挥中心的基础。
据朝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技术处主任徐国旗介绍,根据省高院“智慧法院”建设要求,新系统在6月3日上线。目前新系统运行正常,截至目前共收案75件,立案75件,结案26件。新系统的运行,节省了30%的立案时间,极大地方便了当事人参加诉讼,部分节省了法官的办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