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市场监管局发布端午节消费提示)
本报记者陆平叶咏梅文/摄
端午节将至,粽子开始热销,小长假旅游市场火热。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19年第5号消费提示:广大消费者在选购、贮存、烹煮和食用粽子时勿忘“安全”,出游购物时要“明白”消费。
选购商品 科学消费
消费者在选购粽子时,应选择储藏条件较好、符合卫生要求的正规商场、超市和市场。选购预包装粽子时注意标签信息是否齐全,如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等,购买后应保存购物凭证。若通过网络渠道购买粽子,应选择具有正规运营资质、信用评价高的网站和店铺,警惕网络骗局。
现在气温较高,各类致病菌极易生长繁殖,导致粽子变质、酸败。建议每次少量购买、及时食用,未食用完的粽子应及时放置在冰箱中冷藏或冻藏。选购散装的新鲜粽子时,选择出厂时间较近的产品,还应鼻闻粽子是否有霉味或其它异味;选购预包装的速冻粽子或真空包装粽子(常温粽子)时,应注意查看粽子是否按照产品包装上注明的储存条件存放,另外要检查外包装是否完整或真空包装是否漏气涨袋,粽子的尖角容易刺破软包装材料,若破损,易造成细菌侵入从而引起粽子变质。另外,购买时勿过度追求粽叶颜色,正常粽叶在制作过程中经过高温蒸煮,颜色会发黄发暗。
粽子需要蒸煮较长的时间才能煮熟煮透,尤其是含有杂粮或杂豆的粽子。另外,速冻粽子因淀粉返生、脂肪凝固等原因,不宜直接食用,应当煮熟煮透后方可食用;冷藏或冻藏过的粽子,食用前也要彻底加热。粽子大多属于高碳水化合物(糖、淀粉等)、高能量的食物,如甜粽、肉粽等,因此不易消化,不宜多吃。老年人消化系统机能减弱,为减轻胃肠负担,更应少吃,对于糖尿病、三高、肝胆等疾病患者,在食用时应尤为慎重。
出游购物 明白消费
端午小长假是短途出游的高峰期,自行出游的消费者要提前规划行程,注意交通安全,选择资质良好的住宿餐饮场所;跟团出游的消费者注意签订合同,清楚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消费者如发现商家或导游存在强买强卖、欺诈消费等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时,要及时收集证据,避免正面冲突,待返回后立即向有关部门投诉。购物消费要主动索要纸质或电子发票,以备事后维权。
合理维权 放心消费
消费者如果与经营者发生争议,可自行协商;协商不成时,应及时拨打市场监管部门的投诉举报电话12315,不要拖得时间太长,因为时间过长可能会发生证据丢失的情况。另外,一些不宜存放的商品,时间长了,很难鉴别其质量问题。特别是实行“三包”的商品,一旦过了“三包”期会增加解决争议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