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锦州八旬老人 捐遗体献国家)
本报讯(记者侯文杰)日前,今年80岁的于俊浦老人在家完成了身后夙愿:等到过世后,将遗体(含有用器官)无偿地捐献给国家。老人对记者说:“希望我的这个做法能被更多人所理解,并推动我市‘捐遗’工作顺利开展。”
于俊浦老人原工作于市轻纺局、轻工局,中共党员,曾任局党办秘书和办公室主任等职,后人员划归现经信委管理。在职时积极工作,任劳任怨,除完成本职工作外,还兼做新闻报道等宣传工作,受到过嘉奖。
1985年,于俊浦罹患脑瘤,此后先后做过3次开颅手术,无法坚持工作,经市人事局批准,53岁提前退休。病退后,在身体欠佳、诸多后遗症折磨的情况下,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游“书山”、潜“报海”,奋笔疾书,把所思所想尽情倾注于笔端。在退休后的几十年里,于俊浦在全国、省、市多家报刊杂志发稿2000多篇,并成为一些老年报刊的特约通讯员,2018年还编著书籍《苦乐年华》。他对记者说:“我要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做一个有用的阳光老人。”
谈起捐献遗体这件事,老人说他年轻时就有这个想法。他说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信仰不同,对生与死的认识也不一样。“我的人生观就是活着为党、为国家贡献全部智慧和力量,死后也要最后一次做有意义的事,把遗体无偿地捐献给国家,供医学科学研究。”
采访中,老人还提到他一生中最欣赏、最崇敬的两位名人:一位是爱因斯坦,逝世后将大脑供给医学研究;另一位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他逝世后把骨灰撒向大海。“我早已做好家人和子女的思想工作。因此,我自愿将遗体(器官)无偿地奉献给祖国医学科学事业,为我国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和提高疾病防治能力贡献自己最后的一份力量。”于俊浦说。
近日,于俊浦已在家人的陪伴下办理好相关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