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立案仅需15分钟 东洲区人民法院“智慧办案平台”让百姓打官司更便捷)
抚顺传媒网讯(抚顺晚报记者 翁毓婉)5月20日,抚顺市东洲区人民法院“智慧办案平台”应用系统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东洲区法院智慧化建设上升到新的层次。此次新系统上线是法院司法改革以来的又一个革命性的提高,新系统中包括立案操作方法与材料收转流程、审判业务办案流程、“左看右写”“类案推送”等电子卷宗深度应用、执行业务流程、云柜互联系统、文书纠错屏蔽直报系统等,可极大程度地提高案件从立案到归档全流程的审判质效。记者于当天走进东洲区法院,率先了解了“智慧法院”到底如何智能。
记者一走进东洲区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马上就感受到了其中的变化,全新的“司法事物智能协同中心”这几个大字率先映入眼帘。东洲区法院办公室副主任佟飞告诉记者,这个新建立的窗口就是实现智慧法院全新升级的重中之重。
立案当事人在立案窗口提供诉讼材料进行审核,通过后,到司法事物智能协同中心通过电子卷宗随案生成与智能应用系统进行集中收发扫描,把扫描的图像通过OCR技术转化成双层PDF,实现可复制可检索的电子诉讼材料。在“智慧法院”正式投入运行之前,东洲区法院每天平均可立案约20起,在案件多的时候,负责立案的法官们还要加班加点地手动敲字进行录入。而在全新的系统和硬件投入使用后,将成功打破以往的立案流程和模式,大大减少了当事人立案所需要的时间。
今后,当事人想立案就可以先到诉讼服务中心的立案审批窗口将材料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拿着材料到司法事物智能协同中心进行扫描。据佟飞介绍,高速扫描打印可以在1分钟之内打出近100页的材料。随后,工作人员将扫描打印完成的材料进行一键上传。上传后的材料就来到了抚顺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数据加工厂,经过5到10分钟的人工编目后即可返回到司法事物智能协同中心,并生成一张二维码凭证,这张凭证就是当事人此起案件的“身份证”。当事人只需要拿着这一张二维码凭证回到立案窗口就算是顺利完成一次立案服务,加上排队和等待的时长,整个立案过程用时也就在15分钟左右。
同时,法院的工作人员会将该案件的纸质材料和相关证据封存到“云柜”系统之中,受案后,案件随机自动分配到办案法官名下,随后办案法官凭借手机接收的二维码从“云柜”系统取出相应案卷。在案件立案、庭审质证、庭审笔录、文书撰写、结案、归档全过程中均利用“云柜”系统进行材料提交与补充,不管是存入还是取出,系统都会精确记录,实现了诉讼材料的流转存取留痕,电子跟踪安全。
在法官的审理过程中,在电脑上实现的“左看右写”功能将电脑屏幕可分为3块,左边是该案件的材料,中间是同类案件的判决,右边是主审法官的判决意见,3块屏幕之间的内容可自由复制粘贴,让法官们不用重复地敲击重要内容,大大提升了审判效力。
当天第一个体会到“智慧法院”应用系统是某公司法人代表冷某,案由是买卖合同纠纷,找到立案窗口进行审核通过,后到缴费窗口预交诉讼费,再到司法事务智能协同中心进行诉讼材料扫描编目,后转回立案窗口进行最后的确认,确定承办人后立案结束,整个立案过程15分钟。“这回真是大大减少了立案所需要的时间,极大地方便了当事人。”冷某说。
受案后,办案法官从云柜系统取出相应案卷。 翁毓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