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九旬抗联老兵逝世 捐献遗体供教学使用 “让我去世后,最后一次为人民服务!” )
刘国有老人深爱辽篮(翻拍)
“我想把遗体捐献出来,供医学研究,让我去世后,最后一次为人民服务!”弥留之际,沈阳90岁的离休干部刘国有反复对家人和医生说,一定要帮他完成这个心愿。
4月22日,简单而又庄重的遗体告别仪式后,刘国有子女遵照父亲生前遗嘱,将其遗体捐献出来,用于医疗研究。
抗联老兵一生传奇
参加过东北抗联、获得过多枚勋章、人生充满传奇的90岁老兵刘国有,在4月22日走完了一生。刘国有1945年8月12日加入抗日联军,同年成为中共党员。1952年12月,转业到东北煤管局,1983年离休。
2017年初,他手捧《沈阳晚报》将儿子刘晓光叫到身边,指着报纸上的有关捐献遗体的新闻报道激动地说:“党和人民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我活着为祖国做的贡献微不足道,死后我要以自己的身躯报效国家,让我去世后,最后一次为人民服务……”
当时,老人的四个儿女一时转不过弯来,周围亲戚朋友也纷纷劝说他。此时,刘国有的老伴站在他身旁坚定地表示:“我全力支持!”
热心公益矢志不渝
刘国有主动向沈阳市红十字会递交捐献遗体申请,在红十字会相关人士协助下,成功地办理了捐遗登记公证手续。此后,他一直将这套手续存放在贴身口袋中。家人一开始以为这只是老人家一时的想法,认为只要他开心就好,也没有放在心上。
“我父亲是一名老兵,年轻时身体很健壮。”刘晓光告诉本报记者,父亲离休后每天都坚持徒步走近5公里,并鼓励子女也要坚持体育锻炼,强调“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父亲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博爱、奉献是他的人生信念,单位曾经分给他房子,但他却把房子让给更困难的职工。”刘晓光说。
此外,刘国有一直心态乐观,每天都唱红色革命歌曲,面对患病卧床的老伴,他一直悉心陪护、不离不弃。
热爱辽篮勇斗癌魔
一年多前,刘国有开始不断咳嗽、发烧,家人领他去医院检查,被查出患了肺癌。即使这样,生性乐观的他并未被吓倒,而是振作精神配合医生治疗。同时,他捐遗的想法更加坚定,反复叮嘱子女完成他的最后心愿。
“我父亲一直是个篮球迷,特别热爱家乡的辽宁队。”刘晓光介绍,几乎每场有辽篮的比赛,父亲都必须收看,一边看一边忘情地呐喊助威,投入的样子仿佛一个小孩子。即使被查出患癌,也没影响他对篮球的热爱。
前不久,刘老的病情突然恶化,肺癌脑转移。对此,刘老表现得异常镇定,他再次把儿女叫到身旁,“去世后捐遗,我要最后一次为人民服务!”
子孙后代传扬好家风
刘晓光告诉记者,自己排行老三,与哥哥姐姐们一样,一开始还不能理解父亲的想法,但想到父亲把自己奉献给了国家医疗事业,在生命最后一刻还在担心浪费医疗资源,对父亲所作的决定,大家心里也就坦然了。
“我要感谢我父亲的言传身教,让我明白了遗体捐献的意义。我更希望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沈阳市的遗体捐献工作能够越做越好。”刘晓光说,自己今年59岁了,已经下决心像父亲一样,当上捐遗志愿者,去世后也无私捐献遗体和器官,奉献社会。
刘老生前已经四世同堂,他用言传身教,为家人做了最好的表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请父亲在天之灵放心,这样的好家风,我们做晚辈的一定传承下去!”刘晓光表示。
在沈阳市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窦伟、张雪华等人见证下,刘国有老人遗愿得以实现。窦伟评价称,刘老这种“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非常高尚,值得大家敬佩和称赞。同时,也希望他的事例能影响更多的人,从而推动遗体器官捐献爱心事业的不断发展。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主任记者 唐葵阳 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