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做精做优做强职业教育服务朝阳经济社会发展)
本报讯 (记者 马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提供的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职业教育如何适应教育对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今年,我市着力在“做精做优做强”上下功夫,中职教育夯实基础、打造品牌、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开放办学,高职教育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等,全力服务朝阳经济社会发展。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做精,即大力培养中职学校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各校要突出专业特色,差异化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做优,即以朝阳经济社会发展为方向,科学设置专业,为社会培养输送金牌蓝领;做强,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打造全省中职教育的朝阳高地。去年,我市有4所中职学校实现中高职“3、2”联合办学,1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全年培养技能型人才5789人,获省技能大赛奖项43项、“文明风采”竞赛奖项186项,举办全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组建朝阳市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建平职教中心承办了全市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座谈会和全省职教中心经验交流会;朝阳师专学前及小学教育省级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不断深化,被确定为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电大打造网络、奥鹏、成人、社区和中高职教育立交桥,建成29个社区教育学习中心。
推动中职教育做精做优做强。一是夯实办学基础,计划投入1.16亿元实施4所学校新建改扩建工程,投入3629万元购置教学设备2055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拓宽企业及社会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渠道,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材,推动教学、实训的融合。二是培养急需人才,把握产业脉搏,专业设置与当地主导产业全面对接。三是促进贯通衔接。扩大与高职院校的合作,为学生继续学习提供上行通道。推动普职教育资源共享共建、互动互转,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普职融合模式。四是加快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推行订单式招生办学,建设区域性职教集团至少5个,成为精准对接主导产业、着力服务重点企业、有效服务小微企业的校企合作平台。全方位承接社会服务和职业培训项目,年培训6000人次以上。五是提升示范品牌,加大对2所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和3所省改革发展示范立项校扶持力度,建好对接产业集群示范专业。六是加强开放办学,引进国内外先进课程资源,推动形成办学特色和专业品牌。办好技能大赛,将其办成朝阳的名片。
全面提升高职教育综合实力。师专着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按照“巩固延伸涉工类、大力发展服务类、壮大做强师范类”原则,推进“3、5”专业群建设,学前及小学教育省级高水平特色专业群立项建设项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等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要上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双创教育等方面,贴近市场需求,提高学生岗位能力,招生规模稳步增长;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实施人才“引育”工程,打造教学与研发一体的双师团队;提升服务发展能力,加大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矿物加工实验室、仪器分析检测中心等校地、校企协同技术创新共享平台建设力度,组建团队参加“千名专家进园景区活动”。朝阳电大将加快开放大学建设步伐,引进高水平大学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建好国家数字化学习中心,加快发展社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