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埋头苦干是第一,熟能生出百巧来)
杨柏林是芳烃厂芳烃联合车间班长,集团公司催化重整装置技能专家。自1993年从辽化技校毕业后,他一直在催化重整装置工作,从外操到主操,从主操到班长,在芳烃联合装置从事一线工作已20多年。
杨柏林在工作中从点滴做起,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并在工作中将理论加以应用,达到融会贯通,业务水平不断提升。
无论是赴外地学习还是进行开车准备,无论是开停车还是优化装置操作,杨柏林始终坚持不懈的学习,虚心向老师傅请教,真心实意和同事们互相讨论操作疑难问题,潜心总结操作经验和教训,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
经过10多年的学习实践,杨柏林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逐步得到提高。机会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在2008年集团公司举办的催化重整操作工竞赛中,他和其他3名选手经过了车间、厂、公司内部的多次选拔,最终代表辽化公司参赛。
封闭训练期,他自知学历低、底子薄。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勤奋加努力。在封闭培训的近8个月期间,杨柏林几乎每天学习至深夜十一二点钟,有时学习到下半夜一两点钟。按照规定,每个星期天下午可以回家,但他经常不回家,即便回家也要把书籍资料带回去,回家也一样学到半夜。
有一次,杨柏林骑摩托车不慎摔伤,腰疼得很厉害。一起学习的同事劝他去医院看看,他怕耽误时间影响学习,硬是忍着疼痛坚持下来,没有去医院。
模拟仿真是这次大赛的重点和难点,项目多、疑难大,特别是全流程开车和事故处理仿真难度更大。在这个项目中,杨柏林几个人充分发挥了“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团队精神。
刚开始作仿真时,完成全流程开车这个项目需几天时间,得分不过五六十分,当时感到压力特别大。为了提高成绩,杨柏林和其他几名选手每天顾不上休息,不分白天黑夜奋战在计算机前。困了打个盹,醒了继续奋战。由于劳累过度,视力明显下降,即便如此,也没有停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冲破了一道道难关,到后来仅用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完成这个项目,而且成绩可以达到九十六七分。
经过与20支代表队共52名选手3天4个项目的激烈角逐,最终他们4人全部获得金牌,囊括了前4名,并一举摘取了团体第1名的桂冠,杨柏林更是获得了个人第1名的好成绩,为公司赢得了荣誉。
时隔10年,在2018年又一次迎来了集团公司催化重整装置操作工技能大赛。这一次杨柏林接到的任务是大赛教练员。在公司及芳烃厂大力支持下,他与教练团队共同制定周密的学习计划,经过初赛、预赛,以及多次综合测试,最终从146人中选拔出3名选手参加决赛。决赛阶段,他放弃了节假日休息时间,与选手们一起在机电仪封闭训练。付出终有回报,3名选手在决赛中获得了1金2银团体第2,同时获得金牌教练团队称号。
2016年10月份,已经停产两年半的20多年的老装置准备开工。这面临极大的风险,最主要的就是设备、阀门和压力管道的腐蚀问题。如果排查不到位,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阀门在开车期间出现泄漏,也将引起大的事故。经过一个月的全方位排查,杨柏林对近百台设备、上千个阀门、上万米管线逐一排查,并对检查出来的一百余台阀门、近千米管线进行更换,确保了开车一次成功。
2016年12月22日,杨柏林在巡检过程中发现,PV2015A/B控制阀处出现异常声音。该控制阀为重整氢气再接触部分的关键部位,如果出现问题将会影响K201压缩机组的平稳运行,同时还将影响公司氢气管网的平衡。杨柏林走近一看,是仪表风管线接口断裂。凭借多年的经验,他及时和控制室联系并通知仪表专业人员,及时切换旁路控制,避免了一起公司氢气管网波动事件。
无独有偶。2017年1月22日,细心的杨柏林在巡检过程中再次发现,D102罐水包沉筒液位计小接管石脑油泄漏。D102罐为预加氢产物分离罐,操作压力为2.0MPA,介质为石脑油和硫化氢,情况十分危急。他对现场做好保护后,及时汇报车间并制定方案。
此时若紧急停车,将会造成后部装置的联锁停车,损失巨大。杨柏林提出,D102罐降压操作减小泄漏量,特种作业人员对泄漏部位进行加固处理。但降压操作会影响预加氢反应,时间长了会使重整催化剂中毒。经过与装置技术人员分析论证,并联系特种作业人员确保加固处理的可行性后,决定采取降压操作。经过配合,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泄漏处加固完毕,装置恢复生产,而重整催化剂也未受到影响。由于发现及时、处理得当,避免了一次非计划停车和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同时得到了总经理嘉奖。
2018年,重整装置在窗口检修后的开车过程中,当重整进料负荷提至54t/h、反应温度提至526℃时,由于反应苛刻度高,催化剂积碳迅速,再生前碳含量达到6.27,再生器烧焦气正常的环保排放已无法满足连续烧焦,CCR单元出现了瓶颈问题,再生系统无法连续烧焦,循环速率提不上来,直接影响到重整催化剂的性能,反应效果不理想,并对后部产品造成非芳含量居高不下等多项问题。
杨柏林迅速同重整技术人员开展问题攻关。经反复研究和现场论证,决定对烧焦器安全阀旁路管线进行改造,将其与PDV28后部管线间增加一条临时管线,最终汇入烧焦气脱氯罐D220前。这样既解决了再生系统的瓶颈问题,也解决了烧焦气直排大气的污染问题。经过紧张施工改造完成并投用,再生系统达到恢复连续烧焦的预期效果,解决了生产瓶颈,为厂及公司的高效平稳运行做出了贡献。
化工操作可以说没有绝对的技巧,靠的就是“四勤”,即手勤、腿勤、眼勤、脑勤。正所谓“埋头苦干是第一,熟能生出百巧来”, 杨柏林依靠埋头苦干,多年来积累了丰富工作经验,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一次,预加氢进料加热炉氧含量表读数从3.5%突然降到0.5%,操作员误以为氧含量表坏了,正要联系仪表专业人员修复。这时杨柏林正巧赶到控制室,他看了看,感觉不对,立即让操作员关小燃料气控制阀,适当增加空气量。过了几分钟,氧含量慢慢从0.5%上升到2.5%左右。这时,操作员才恍然大悟说,杨师傅你真厉害。他谦虚的说:“只是经验多罢了。其实判断一块表是否有毛病,不能单看一块表,像刚才这样,加热炉的对流段温度是先高后低,紧接着燃料气流量增加,反应温度下降,应该是加热炉烟道挡板故障造成的。”
杨柏林经常说,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要继续加倍努力,发扬工匠精神,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高质量完成2019年工作任务,为实现三年三步走、五年大跨越的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