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巴黎圣母院遭大火 马克龙全球募捐重建 圆明园发声:愿文物都远离灾难,代代传承)
巴黎圣母院遭大火 马克龙全球募捐重建
图片来源:美联社
时间和人使这些卓绝的艺术遭受了什么样的摧残?关于这一切,关于古老的高卢历史,关于整个哥特式艺术,现在还有什么存留给我们呢?”
——雨果 《巴黎圣母院》
一场大火,从黄昏烧到深夜,烧跨了塔尖、烧毁了屋顶、烧毁了玫瑰花窗,烧毁了法兰西的象征,人们为他流泪、人们为他吟唱、人们回忆起法国的艺术和历史……
4月15日,一个本该平静的周一,巴黎圣母院在维修期间发生重大火灾。
主要的文物和艺术品被拯救出来,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重建巴黎圣母院。为了重建,有人愿意捐献1亿欧元。
悲痛之余,人们开始反思,为什么教堂没有被细心照料?
从傍晚烧到深夜
尖顶塌了,屋顶也没了
这场大火发生在当地时间傍晚6点左右。随后,火势蔓延速度很快,难以控制。随后,一个又一个坏消息传来:
巴黎圣母院标志性的尖顶被烧断,坍塌倒下。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中世纪的木结构屋顶被完全烧毁。13世纪,为了搭建这个屋顶,据说砍伐了整片森林。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大火前的木结构屋顶内部
(图片来源:巴黎圣母院官网)
很多法国市民目睹如此惨状,忍不住痛哭流涕。有围观者甚至唱起歌来,为巴黎圣母院祷告。
在人们的祈祷下,400名消防奋战5个小时,第二天清晨,巴黎警方终于宣布,火势已经得到控制。巴黎市长表示,教堂里主要的艺术品和文物被挽救了出来,教堂的正面和双塔得以幸存。巴黎圣母院官方推特也同时发文称:“火灾之后,巴黎圣母院的主体结构‘被挽救并保存下来’。”
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马克龙热泪盈眶地说,多亏了消防员的努力,“避免了最坏的情况发生”。
法国检方已经开始调查火灾原因。目前,起火原因尚未得到证实,但在火灾之前,这座大教堂一直在进行紧张的修复工作。
法新社发布了一张大火熄灭之后,教堂内部的照片。
图片来源:法新社
主要的艺术品和文物得以幸存
除了建筑本身,人们最担心的是教堂中的文物和艺术品是否被烧毁。
巴黎市长表示,教堂里主要的艺术品和文物被挽救了出来,教堂的正面和双塔得以幸存。
巴黎圣母院中收藏着大量经历了几百年历史的艺术品和文物。
大管风琴(Great Organ),巴黎圣母院的大管风琴的历史最早追溯到中世纪。过去几年,管风琴师对它进行了修缮,但里面的音管仍然是中世纪时期的文物。
这台大管风琴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浑厚响亮,特别适合奏圣歌和悲壮的乐曲。而且,巴黎圣母院的首席管风琴师是一个享有很高荣誉的职位。
教堂内,有很多讲述圣经故事和人物的雕刻、雕塑和绘画作品。
其中,有76幅绘画构成了一个系列,每幅都有4米高。这些作品是法国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的艺术家们于1630年~1707年间完成的。
教堂另一幅绘画出自于法国17世纪画家让·茹弗内的作品。他本来为巴黎圣母院作了六幅画,但在19世纪60年,这些作品曾被搬到卢浮宫,后来只有其中的一副还给了巴黎圣母院。
教堂中收藏的重要文物包括,荆棘花冠是最重的一个。1239年,路易九世国王将荆棘花冠放在圣母院,并在这里举行加冕典礼,从此巴黎圣母院在法国政治上拥有重要地位。
荆棘花冠(图片来源:法新社)
当然,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建筑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文物,被烧毁的那些部分,价值无法估量。
巴黎圣母院年久失修
Gucci老板拿出1亿欧元帮助重建
巴黎圣母院的这场大火,再次警告了全世界,我们的历史文化遗迹是何等的脆弱,一点星火,就能毁灭一栋几百年的建筑。
刚刚退休故宫掌门人单霁翔就曾说过:紫禁城最怕的就是火!
可是,投入的资金、资源和时间不足,导致全球很多的文物古迹长年疏于保护,也没有形成应急机制。
比如去年,巴西国家博物馆的大火,就摧毁了90%的珍贵文物。长达几年的叙利亚战火,也让当地的文物古迹遭到系统性的破坏。
即便没有天灾人祸,时间也能成为“杀手”。19世纪初的雨果,就惊讶于巴黎圣母院是如何遭到时间的侵蚀。他在1831年发表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中就提出疑问:时间和人使这些卓绝的艺术遭受了什么样的摧残?
据统计,目前每年有1200万~1400万游客来到巴黎圣母院游览,相当于每天30000人。每天,这里都要举行5场宗教活动,星期天甚至有7场,一年下来,超过2000场。
为了维持大教堂的生存,法国政府每年要花费200万欧元进行维护。而根据2017年五月在爱丽舍宫与巴黎未来遗产基金会签订的框架协定,巴黎圣母院每年最多可以接受400万欧元的公众捐款。
即便如此,需要保护的清单还是越来越长。
经过几百年的酸雨和污染物的侵蚀,大教堂的警钟已经敲响。2017年,巴黎圣母院的外装饰石像鬼的头掉落下来,随后人们用熟料管将它固定。此外,还有一整个石头栏杆丢失、箭塔破损、窗框维修不善……
2017年,巴黎圣母院宣布将进行史上第二次大规模整修。但是巴黎圣母院负责人表示经费不足,如果要保证两年的维修,至少需要1亿欧元,三年的维修费则至少需要1.5亿欧元。
作为欧洲最著名的历史建筑景观,每年接待超过1000万游客,巴黎圣母院为何会没钱?
根据法国法律,政府拥有巴黎圣母院,天主教会可永久免费使用它。
事实上,参观巴黎圣母院是免费的,进入圣母院正门的教堂也是免费的。只有进入侧面的尖顶塔楼(就是此次被火灾烧毁的地方),才会收取每人10欧元的门票。
火灾之后,法国总统马克龙承诺,他将会在国际上发起募捐,重建巴黎圣母院大教堂。
第一个响应马克龙号召的是法国富豪Franois-Henri Pinault,他是开云集团董事长兼CEO,而开云集团正是奢侈品牌Gucci和Saint Laurent的母公司。
Franois-Henri Pinault宣布:“我和父亲决定,从我们的基金中拿出1亿欧元,来为巴黎圣母院的重建工作尽一份力。”
圆明园就巴黎圣母院大火发声:愿文物都能远离灾难,代代传承
4月16日,圆明园遗址公园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文明 不能承受之殇》一文,称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
全文如下:
2019年4月16日,北京时间0点,法国著名建筑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火势熊熊。
159年前,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后,谴责最深的是个法国人,而这个人就是《巴黎圣母院》的作者维克多·雨果。
雨果说:有一天有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打劫,一个放火……他们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
而现在,因雨果名著而闻名天下的巴黎圣母院也遭受了烈焰之苦。
这场大火让人不自觉想到中国文化曾经历的磨难,曾经那场烧了三天三夜的大火,万园之园留下的灰烬,是中国历史耻辱柱上最疼的一根钉子。
这一刻的中国人,怎能不想起,背负了一百多年圆明园烧毁的心灵创伤,何其艰难、何其罔然,可惜圣母院,可惜圆明园,文化不应该这样毁灭,更不应该人为践踏。
文物的损毁、消失不仅带走了文物本身,更带走了文物所承载的千年文明。
一场文化之殇,带来世人对于文物保护的警醒与重视,文明是脆弱又坚韧的。
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尽力的守护它,尽量延缓它的消逝,传承它的精神。
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每座博物馆都是人类文明的宝库。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
延伸阅读:
巴黎圣母院:800年历史的人类文明瑰宝
即使这一生没去过巴黎,你也一定在中学课本上了解过维克多·雨果笔下的巴黎圣母院,钟楼怪人卡西莫多让很多人都铭记在心。
这座位于塞纳河畔、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哥特式基督教教堂建筑,始建于1163年,历时100年终于修建完成,距今已经有800多年历史,拥有美术、绘画、建筑、雕塑等难以复制的历史瑰宝,它的地位、历史价值无与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
巴黎圣母院的正面是很有名的双钟楼立面。大家都开玩笑说卡西莫多就在钟楼里。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继承了哥特式建筑“高挑”的特征,高尖塔有93米。因为高挑,所以两边要用飞翼来帮衬,这也是巴黎圣母院标志性的特色之一。
巴黎圣母院的前身早在10世纪时就已经成为巴黎、甚至是整个法国的宗教中心。但是,也正因为这般的重要性,人们开始发现原有的圣史蒂芬教堂与它所承担的重任不相符,再加上原本的教堂已经随着时间而老旧,而开始思索重新修筑教堂的必要性。
为了修建这座“巨大”的教堂,随后的主教一任接着一任修建,一代又一代的人参与修建工作,纯人力修建一扇门都要修个几十年。
这个“飞翼”就是源于13世纪出现的伟大技术,飞行支柱,又称飞行护壁、扶壁,首次把建筑的支撑单独放在了外面。
外部支撑意味着在巴黎圣母院内部看不到非常明显的巨大支撑柱,内部格外的宽敞明亮,宏伟壮观,不身临其境根本无法体会。
另外,它的建造全部采用石材,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比喻它为“石头的交响乐”。
它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法国大革命期间曾遭到破坏,1845年重修。整个建筑到处都是精美绝伦的雕塑,每个雕塑都是一个故事。这些雕塑,几乎每个都能单独拿出来展览,栩栩如生,是雕塑家们日日夜夜精心勾勒而成,因此重修耗时之长难以想象。
巴黎圣母院早已成为巴黎地标性建筑,也成为全世界的游客心驰神往的胜地。而在文学艺术领域,巴黎圣母院也早已成为无价IP。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面世之后,曾多次改编为电影、动画片、戏剧等。在我们熟悉的“爱在”三部曲、《午夜巴黎》等电影中,巴黎圣母院成为标志性的存在,著名游戏《刺客信条》其中也有巴黎圣母院。根据《巴黎圣母院》改编的同名音乐剧,将美声唱法与摇滚乐有机结合,让世界瞩目。
巴黎圣母院也是政治的见证者——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自己拿起皇冠戴到头上,然后再为跪在地上的约瑟芬加冕为皇后。
1302年,腓力四世在此召开第一次全国三级会议。
1430年,亨利六世在此加冕。
1455年,教廷在此为圣女贞德召开平反诉讼会。
1789年,法国大革命期间,巴黎圣母院遭到亵渎与破坏。
1802年,拿破仑又重新赋予巴黎圣母院宗教之职。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在此加冕。
1944年,自由法国收复巴黎后,戴高乐将军在此感谢圣母的庇佑。
1996年,法国前总统密特朗逝世,百余国家代表在此为他举行追思弥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