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龙港法院重承诺力破难题)
■ 伍超 实习生 刘俏男
过去的一年,是龙港区法院工作面临严峻考验的一年。该院克服案多人少等诸多不利因素,实现了审判质效大幅提升,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案件存量大幅减少,扫黑除恶斗争稳步推进,信访案件化解初见成效,司法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人民满意度显著提升。
重拳出击破解执行难题。院党组多次专题研究执行工作,三分之二的党组成员带头办理执行案件。增加人员、车辆,夯实执行工作基础;主动作为,积极推动建立和完善执行难大格局。龙港区委办、区政府办联合出台《关于建立执行联动机制和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以及惩戒建设的实施意见》。龙港区人大常委会专门听取审议执行工作。党政人大齐上阵,为破解执行难提供了坚强保证,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连续开展执行专项行动32次,拘留被执行人77人次,发布限制高消费令1750人次,曝光失信人名单201人,将拒执犯罪嫌疑人移送公安机关4人,已立案2件。
完善联动机制。建立执行指挥中心,实现对执行活动的远程指挥和对执行案件信息的实时监控。与银行、车辆管理部门、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实现查询对接,提高执行工作效率。对涉军、涉府执行案件,主动沟通,特事特办,已全部执结。自2018年4月份以来,共受理执行案件1881件,结案1729件,执行标的到位金额2.04亿元,执行核心指标全部达标,执行标的到位率和实际执结率均大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作为全省三个基层法院代表之一,在全省执行工作会议上作经验发言。
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和相关规定,广泛宣传发动群众,扩大声势,营造扫黑除恶工作氛围。全面排查已决案件并向上级移送涉案线索3条。建立与公安、检察机关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工作合力。
全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先后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专项行动,切实转变司法作风,规范办案程序。审慎采取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坚决杜绝超标的查封、扣押财产,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司法服务。2018年审结涉企案件1020件,为龙港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积极探索推进民商事案件“分调裁”试点改革,通过诉前调解和立案速裁二次分流,实现了民商事案件的多元化解决和简案快审、繁案精审。设立法律援助窗口,成立我市首家“律师驻法院调解工作室”,在劳动仲裁、婚姻家庭、道路交通事故保险纠纷等领域引入行业调解,形成纠纷多元化解决,将案件消化在诉讼程序之前,既减轻当事人的诉讼负担,也缓解了法官的办案压力。
案件繁简分流,提升审判效能。简易案件由速裁团队进行速裁审理,简化送达、庭审程序,做到简案快办,集约高效,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到37天。复杂案件由员额法官依普通程序审理,保证案件质量。诉调中心自2018年5月21日运行至今,诉前分流案件272件,速裁942件,占同期全院民商事案件受理数量的38%,其中调解撤诉406件,调撤率达43%。提高了审判效率,实现司法便民为民宗旨。
审判团队组建基本就位。2018年,全面推行审判执行团队建设,通过劳务派遣形式聘用15名全日制法律本科毕业生做法官助理,率先在全市法院组建了“1名法官+1名法官助理+1名书记员”的新型审判团队,提升了审判效能。审判团队年均办案数达到349件,比上一年增加23.78%。
内设机构改革初步完成,实现审判业务部门和综合行政部门职能分离。将内设机构由原来的11个缩减为5个,并保留派出机构北港法庭。
院庭长带头办案常态化,带头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新型案件,充分发挥示范效应作用。2018年,7名院领导承办案件1207件,8名庭长承办案件2231件,占员额法官办案总数的56.28%。院领导人均办案数在全省法院位居前列,调动了广大干警担当尽责的自觉性、主动性。
加强审判管理,强化网上办案,规范办案节点流程。实行法律文书电子签章,引进法律文书直报、纠错和协同办案系统。积极运用大数据,强化审判运行态势分析,发布审判管理通报12期。建立法律文书判前审阅机制,确保文书说理到位。积极开展案件评查工作,共评查改发案件、信访案件120件,评查结果与法官业绩考核挂钩。
完成诉讼服务中心扩建改造,扩增100多平方米,面积达到300平方米。同时,通过减小办公面积,增设2个数字化法庭、5个诉讼接待室、6个调解室,使诉讼服务中心总面积从不到1000平方米增至2000平方米,为当事人提供了更加舒适、规范、温馨的诉讼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