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辽阳市老人楹联“状元”十年圆两梦)
仲依生 辽阳日报记者 董梦瑛
“广佑慈云叆叇金瓶布雨滋衍水;禅堂紫气氤氲宝相锡祥惠辽东”,走进辽阳广佑寺,悬挂在天王殿正门两侧的楹联气势恢宏,对仗工整,这一对楹联出自宏伟区退休干部郑德忱之手。此前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郑德忱就对楹联艺术非常着迷,退休后,更是创作不辍,多次参赛屡屡获奖,同时还编写了多部教材,传播楹联文化,为家乡艺术文化发展添彩。
2009年,宏伟区诗词楹联协会成立,刚退休的郑德忱出任主席。同年,秦皇岛市举办庆祝建国60周年全国征联大赛,出句是“六十年大浪淘沙,港岛竞风流,渤海明珠尤璀璨”,郑德忱对出下句“一万里苍龙探水,雉堞争倜傥,神州首塞更巍峨”,斩获了唯一的一等奖。第二年,辽阳市委、市政府举办纪念李兆麟诞辰100周年全国诗词楹联大赛,郑德忱再次以“遥思烽火当年,狼来虎往,民族危亡时,兆麟振臂,集十万义勇神兵,林海露营,雪原转战,白山荡寇,黑水杀敌,东北抗联垂史册;喜看英雄故里,燕舞莺歌,灯塔兴旺地,妙手挥毫,绘千年辉煌画卷,煤田献宝,稻浪跃金,鱼蟹流香,草皮溢彩,燕州古郡壮尧天”这一妙对夺得第一名。接连两次获全国楹联大赛第一名,由此,郑德忱被联友们誉为楹联“状元”。
退休后,郑德忱以诗社为家,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不讲报酬,只讲奉献。正像老伴说的那样“退休了比上班还忙”。他忙的是宏伟区的文化建设。在宏伟区创建龙石风景区期间,郑德忱用两年时间走访多家图书馆查阅资料,搜集到隋炀帝、唐太宗、康熙等帝王和陶渊明、李白等历史诗人歌颂辽阳的诗词60余首,在龙石风景区建立了《历代诗咏辽阳》诗廊,讴歌了辽阳两千多年的优秀历史文化。他带领联友为生活区创作大批诗联作品,尤以青年湖的十三柱联和鹏程公园的九柱联,青年湖、荟萃湖诗墙最为壮观,人们到龙鼎山、青年湖、荟萃湖等处就能领略到重阳诗社的文化魅力。
多年来,郑德忱带领联友坚持创作、举办大赛、采风等活动,做到年年有大赛,月月有活动。他以中国楹联学会会刊《对联》杂志的“三级擂台”出句为教材,带领联友们攻擂,现已成功攻下2500多比,创全国之最。在郑德忱和联友们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5月,宏伟区被中华诗词学会批准为“中华诗词之乡”。
2018年6月,宏伟区政府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宏区建区40周年为主题,开展了全国楹联大赛。詹兴林等辽阳书法家挥毫泼墨,书写了80多幅楹联,在湖西社区和汇华宫展出,这次展出适逢中国楹联学会来验收楹联之乡创建工作。中国楹联学会副主席胡春奎给予了高度评价,现场题词“联兴宏伟”。同年7月25日,中国楹联学会批准宏伟区为“中国楹联文化之乡”。郑德忱这个楹联“状元”十年圆了两个梦。
多年来,郑德忱始终坚持春节送春联送文化下乡,先后到兰家镇四合村等十多个村送春联,送祝福,同时用对联宣传党的农村政策,颂扬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
从去年秋天开始,郑德忱每周四下午3点半为辽化第五小学“雨竹诗社”小同学上诗词课,风雨不误。今年3月2日寒潮来袭,下了一场中雪,气温骤降,郑德忱仍旧准时站在讲台上,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感动。他说:“少年强则中国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要从娃娃抓,创建辽阳历史文化名城要靠他们来接棒。我要把中华诗词、楹联之美讲给更多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诗词,楹联,爱上诗词楹联。”
如今,郑德忱已逾古稀之年,他仍然每天起早贪黑,为诗友修改诗词,编辑出版刊物,为诗社上课。为宣传楹联文化,培养楹联人才,他先后编写了《诗词基础知识讲稿》、《楹联知识入门》、《闲侃对联》、《格律诗词入门》等多部教材。他说:“学无止境,活到老,就奉献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