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扶贫民警帮贫困村建微商群致富)
段昱豪给帮扶贫困户送去生活用品。溪湖公安分局供图
“以前,都是挑着蜂蜜走好几里路,搭车去县城卖,现在坐家里拿着手机就能卖了,不仅省了力,卖得也多了,一年能卖出上千罐!多亏了这个小段民警啊……”
提起段昱豪,本溪桓仁业主沟养蜂户老景充满了感激。段昱豪不仅教会他用微信销售蜂蜜,还帮助大家建起了微信公众平台,有286名村民成了微商,不用出门就能把大米、人参、林蛙、蜂蜜卖出去。
可段昱豪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因为他忘不了第一次扶贫走访时看到的情景:泥泞坑洼的小路、低矮破旧的“偏厦”、双目失明的老人和仅有的一口满是灰尘的铁锅……每每想起这些,段昱豪都会睡不着觉。
第一次走访他“落荒而逃”
32岁的段昱豪是本溪溪湖公安分局政治处民警,也是溪湖公安分局慈善义工队的队长。2015年到桓仁业主沟村扶贫,第一次走访后,这个贫困山村就成了他的牵挂。
业主沟村是个大村,有4400多口人,可也是个贫困村,贫困户就有120多户。段昱豪这样回忆他的第一次走访:穿过泥泞的羊肠小路,绕过坑坑洼洼的小水坑,来到一座破旧的小房子前,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大爷粗糙冰凉的手亲热地把我拉进了屋,可空荡荡的屋里并不比外面暖和多少,仅有的一口大铁锅上也布满了灰尘,磨得发亮的只有他手里的那根破拐杖。
段昱豪没听清大爷都说了些啥,因为他走神了。这是他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贫困”,也是第一次切身体会到贫困家庭的无助和凄凉。他没有想到,在车水马龙的城市外还有这样一个世界。
临走时,他悄悄在大爷兜里揣了500元钱,又把剩下的500元钱交给大爷的邻居,请邻居帮忙照顾大爷,“说起来挺不好意思,那次我有点落荒而逃的感觉,因为不想队长看见我这个大小伙子掉眼泪。”
建微商群 把产品卖出去
那一天晚上,段昱豪在老乡家的土炕上怎么也睡不着,他决定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助这些生活在贫困中的家庭。
段昱豪发现,其实很多贫困户并不是没有劳动能力,只是因为没什么文化也没有门路,家里的农产品卖出去都挺费劲,更别说卖上价了,“只要能帮他们把东西卖出去,他们就能走出贫困。”
于是,段昱豪联系到淘宝运营平台——“淘本溪”,在平台上找到多家畅销农产品店铺的老板,和他们讨论销售村里的产品。
回到村里,他又组织相对年轻、会使用手机的村民学习如何用微信开店,还自编了“微商”小教案,利用农闲时间把大家召集到一起“上课”,硬是手把手教会了一批村民用网络和手机卖东西。
村民老景是个养蜂户,之前都是自己挑着几十罐蜂蜜,走好几里路再搭车去县城卖,一天也卖不了几罐。段昱豪教他学会了用微信卖蜂蜜,又帮他给蜂蜜制作商标、印上二维码、教他打包发货。一年下来,老景的蜂蜜能卖上近千罐。
随后,段昱豪又领着10多名村民成功建起了本溪市唯一一个村级微信公众平台,搭起了有286名村民参与的微商群,“坐在家里就能把自产的大米、蜂蜜、人参、林蛙等卖出去,省钱省事,还能多挣钱。”
为了不让下一代因为缺少知识而贫困,段昱豪不仅个人为业主沟学校和贫困生捐书,还联系教学机构组织捐赠义卖,给学校捐赠图书500多册、衣物200多件、义卖2743元。
离开扶贫队 仍心系乡亲们
2017年1月,段昱豪离开扶贫工作队回到了分局,但他却放心不下业主沟村的乡亲们,每年都在自己的工资卡里留出8000元,资助村里两户特别困难的家庭,每个月还要给两名特困孩子的卡上存600元,用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最近,他得知业主沟学校一名学生患白血病需要高昂的手术费时,又捐出1000元并帮助学生家长在网络和媒体寻求帮助。
作为慈善义工队的队长,工作之余,段昱豪还带领义工们长期开展“情系敬老院、关爱残疾人、爱心助学”等公益活动。溪湖区河畔花园的张阿姨一个人生活、生活不能自理,段昱豪经常上门帮她收拾卫生,还自掏腰包为其修理电视、疏通下水道、购买生活用品等。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特派本溪主任记者 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