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市农资打假 实施严重失信“黑名单”制度)
本报讯(记者刘勇) 为进一步推动打击制售伪劣农资商品工作,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营造法制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今年,全市农资打假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推进社会共治,实施严重失信“黑名单”制度。
在专项治理行动中,充分发挥信用管理在农资打假与监管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农资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使信用约束与引导成为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中的重要手段。结合“双随机、一公开”的要求和日常巡查、监督检查、信访举报、群众评议等情况,逐步建立农资生产经营主体的信用档案,实行分类监管。加强信用信息归集管理,对接本地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及时推送信用信息。
积极探索建立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质量安全承诺制度,落实诚信责任,依法建立生产记录和进销货台账,实行索证索票制度,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强化自我约束。通过建立健全农资领域严重失信“黑名单”制度,认真落实农资领域严重失信联合惩戒措施,提高违法成本,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格局。鼓励农资行业协会和第三方机构开展企业信用评价,加强会员诚信宣传教育和培训,引导企业树立诚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