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辽宁省科技馆天文日活动 专家揭秘“木星那些事儿”)
木星为啥被称为“地球的吸尘器”?木星上的大红斑到底是什么?如果太阳发生爆炸后变成了等质量的黑洞,那么地球还会围绕着黑洞旋转吗?……
2019年3月10日是国际天文馆日,辽宁省科学技术馆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以“同一天空下”为主题,开展了系列天文科普活动。
在三楼展厅互动区,辽宁省科技馆举办了2019年第一期科学大讲堂活动,请来了曾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工集团公司从事航天器总体设计工作的航天专家闻新教授作题为《飞向木星去看看》专题讲座,畅聊“木星那些事儿”。
闻新教授向到场的小朋友们详细讲解了很多有关木星的知识,就热播的《流浪地球》中的一些天文名词进行了解释,并现场回答了小朋友们的问题。
闻新教授认为,天文知识距离每个人都并不遥远,特别是对小学生而言,仰望星空和对星空的好奇是每一个人在少年时的初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渐渐变得习以为常,热门电影至少让很多人开始唤回这份初心,这是一件好事。同时,闻教授也提醒家长,目前天文类书籍非常多,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广泛,建议家长带着孩子们多了解这方的知识,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当天,来自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小学的100名六年级小学生以及部分小天文爱好者参加了活动。
辽宁省科技馆为了“弘扬先进思想文化、关注大众热点话题、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市民科学素质、共建和谐美好家园”,举办了科学大讲堂系列活动,目的是通过科学大讲堂传播科普知识,促进公民了解科学知识,提升公民的科学素养。
此外,当天为配合活动主题,科技馆球幕影院特别推出《宇宙魅影》、《浩瀚苍穹》两部特效影片,并免费赠送观影票;二楼探索发现展厅开展《千古明月之——月相之谜》探究体验活动;创造实践展厅通过科技辅导教师的解说和展品体验,观众们了解了宇航员一天的生活;一楼西大厅展出了中国天文老照片,让观众感受到了黑白间的斗转星移和当代天文人的精神。